守护我们的师道传统-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守护我们的师道传统

周勋初
2018-10-26 10:48:52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师道传统源远流长,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和弘道的精神。弘扬师道,不仅要把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承下去,也要注重学风传承,不断拓展师辈的学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礼记·学记》篇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民族文化的传承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授受,优秀的知识、思想、德行需要通过教师一代代发扬光大;传道、授业、解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懈怠。做好一名教师,责任重大,十分光荣。古人推重“天地君亲师”,从排序就可见人们的礼敬。在光荣与责任之间,师道传统闪耀着光芒。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孟子强调性善,讲求培养“浩然之气”,拥有大丈夫气概;韩愈反复申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国师道传统源远流长,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和弘道的精神。具体而言,教书既是传承文化,同时也是传承一种情感。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教好书才算尽到责任,尽管各人风格有异,但对学生都应循循善诱,尽心尽力。我于1950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胡小石、汪辟疆等先生学习古代文学,发现他们那一代学者具备一些共同特点:善诗能书,笔头功夫好,懂得的东西多。他们谈吐风雅,似乎在追求一种魏晋风度的神韵,课堂讲学效果特别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等到我做老师时,领悟他们这些特点,在教学上大有裨益。一位教师能否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与他能否站稳讲台、胜任教学息息相关。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知识渊博,还应与学生沟通有法,教学有方。胡小石先生喜欢与学生闲谈,让学生随便提问,他则随方解答。胡先生看似仪容庄重,难以接近,但在闲谈时,即可发现他风趣横生,亲切自然。孔子学生子夏说夫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意思是说远看老师十分庄重,接触以后却发现很温和。师生之间这种问学场面洋溢着温暖。

  由此我体会到,学生从师受学,课堂所学的是专业必备知识,将来可借以谋生,服务社会,而课余闲谈所得常是具备更为深层的内涵,如人格的感染、处世的态度等等。学生耳濡目染,往往受益一生。古代书院教学,尤重师生之间的答问。这种学习有从游之乐、有观摩濡染之效,还有感情上的交流,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其中还包括对学生人格的熏陶。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关系中的体现。

  我从小石师学习时,还体悟到他虽欢迎学生提问,但又是有原则的。有一次,我正在读《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中有句云“扬之水,不流束薪……”感到难以理解,便就此提问,小石师置之不理。我当即想到,这种问题不该提。后来我当教师,学生就读音、难字、出处等提问,我也拒绝回答。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不能拿老师当辞书用,否则反而会助长提问者的懒劲。

  我的教学与学术生涯,受老师影响很大。因为老师对我好,我才得以走上治学之道。我临毕业时,胡小石先生、罗根泽先生都希望我留校。时任系主任的方光焘先生,为了让我跟随胡先生学习,还与人事秘书发生正面冲突。我并无特殊才能,成绩也一般,有的科目也就六七十分,何以让老师们如此器重?胡先生、罗先生、方先生在大学教书几十年,见过的学生不知有多少,竟然认为我可以造就。因我不能留在南京大学,胡先生很生气,说从未向组织提过包括自己女儿毕业分配等要求,现在让周勋初留校,纯粹是因这学生好学,可以培养,因此请组织上慎重考虑。这些琐事,足见几位老先生的“有教无类”思想。我在最艰难的时候能一步步走过来,也主要得益于老师们的帮助。我很珍惜在人生最黯淡时得到的温暖。后来我当教师、做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对待学生和年轻教师,很受几位老先生影响。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值得好好继承。

  我始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工作期间,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备课和教学上。我指导学生作论文,选题多是在一次一次交谈中磨出来的。师生在学术上的授受相承,都得手把手地教。因此,我用在批改学生论文上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毕业后,他们寄来的论文我照常修改。我早已不再指导博士生了,但有博士生将开题报告送来,我也尽力提出建议。我以为,修改文章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善学者可从中琢磨老师为何修改,从而提升自己。薪火相传,这个比喻何等贴切。

  弘扬师道,不仅要把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承下去,也要注重学风传承,不断拓展师辈学术。我写《九歌新考》一书,其中《东皇太一考》一文就是申述师说而成。学术传授就像接力赛跑中的传棒一样,老师探讨某一问题有些想法没有深入下去,学生听后觉得还可开拓,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学说。胡先生认为,阅读古书要看古注。他为我指定的《楚辞》读本是王逸、朱熹、戴震三家注本。王逸注《九歌》近于隔靴搔痒,但胡先生认为还得认真读,因为这是第一部古注,必然保存许多古义。我读书时一直遵循他的教导,注重原始文献,引用材料时,选择首出的第一手材料。这些地方也是清儒所提倡的。胡先生、方先生讲课时旁征博引,时见触类旁通之妙。这种学风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年轻时喜欢泛读,不愿囿于文科教学过于拘守专业的时风,也是与师承有关。

  我在高校工作数十年,各种任务丛集,但我很清楚,自己本是教师,教书育人才是本分,也是第一任务。因此,不管处在什么情况,我总要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做出的努力,总能在学生那里得到回报。留在身边的一些学生,朝夕相处,容易增进感情,就是在外地任职的学生,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见面时无所不谈,宛如家人。师生的情谊,属于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部分,自应百般珍惜。

  (徐雁平 尧育飞采访整理)

  

  周勋初,1929年出生,上海市南汇县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思想史。代表作品《周勋初文集》,主持《册府元龟》(校订本)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十年磨剑,喜见服务型工会建设全面提速

    10月22日召开的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上,王沪宁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致词,突出强调了工会做好做实服务职工工作的重要性。

  • 中工时评:“智慧工会”融入“智慧社会”,值得期待!

    在过去5年里,全国各级工会依托依托“互联网+”建设“智慧工会”,以“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和工会工作、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不断健全。

  • 中工时评:理性看待“女排精神”

    刚刚落幕不久的女排世锦赛再次在中国大地掀起一股浓浓的排球热。虽然女排姑娘最终只获得第三名,没能实现一些媒体所津津乐道的“新三连冠”,但国人对郎平和国家女排大多宽容以待,而且普遍都认为,女排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中国女排半决赛对阵意大利队虽败犹荣,因为她们已经竭尽所能,充分发挥了女排固有的拼搏精神

  • 中工时评: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更有存在感获得感

    工会十七大的召开,引起了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的广泛关注。一位区工会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工会十七大会不会提到给我们涨工资?”

人物

  • 新时代·铁路榜样|于本蕃:海拔4800米的天路守护者

    驻扎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克服高寒缺氧,挑战体能极限一丝不苟地呵护天路的每一寸钢轨,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副主任于本蕃。

  • 与其撤稿,不如诚恳地改正错误

    又一个青年长江学者倒下,这一次不是涉嫌性骚扰,而是涉嫌学术抄袭。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年39岁的青年长江学者梁莹在过去发表了超过120篇论文论文删除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杂志期刊发现问题主动撤稿,一是作者基于某种考虑要求撤稿。梁莹的论文正属于后者

  • 沙漠唱响青春“争气”歌

    毛乌素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沙柳。它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中,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懂地质者,很难理解气田的开发难度。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毛乌素沙漠的大牛地气田,有着低渗透特性。天然气藏在犹如磨刀石的岩石里

  • 亚库甫·阿沙木都:铁路人变身“庄稼汉”,“扶”起贫困村新“绿洲”

    他是一名铁路人   却驻守在沙漠边缘的贫困村   从宿舍到田间地头   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 他把以往对铁路工作的感情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工作队副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