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治疗网瘾 捣毁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暴力治疗网瘾 捣毁了感受快乐的能力

唐映红
2018-10-24 08:33: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沉溺网络,不仅在中国成为令学校教师和父母忧心忡忡的问题,在欧美国家同样令成年人感到一筹莫展。

  不过,沉溺网络是否就构成所谓的“网瘾”,在精神医学界一直都充满争议。换句话说,迄今为止,对“网瘾”这个概念是否成立,专家们还没有取得共识。例如,被世界精神医学界奉为圭臬的最新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就没有收入“网络成瘾”或“游戏成瘾”的条目。在整个“非物质成瘾”类目里面,只收录了有充分研究基础的“赌博成瘾”一项。

  另一方面,继世界卫生组织6月中旬将“游戏成瘾”障碍纳入精神疾病之后,我国卫健委也在9月底将“网络成瘾”纳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范畴。

  为什么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难以取得精神医学界的共识,主要原因就在于“成瘾”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首先,“成瘾”与“沉浸”是高度相似的两种心理状态。根据心理学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时,身心完全投入的状态被称为沉浸状态。一旦进入沉浸状态,那么工作或活动效率就会明显提高,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感知变慢,比如3个小时感觉才过了30分钟。

  青少年陷入“成瘾”与“沉浸”状态,二者的体验和行为表象高度相似。如果要分辨,“成瘾”后难以控制所从事行为的频度和强度,即使感觉到行为的负面后果也无法控制,在心理学里被称为“停止无能”( Inability to Stop)。

  “沉浸”则不然,沉浸状态通常没有明显的停止无能表现。如果在一项活动中进入沉浸状态,往往意味着高效率,但出现难以自拔的停止无能反应,就可以怀疑是成瘾了。

  可以这么说,“沉浸”是“成瘾”的前提与准备状态,如果一个青少年使用网络不能经常进入“沉浸”状态,那他也不可能发展为“网络成瘾”。反之,一个陷入“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他必然在使用网络时很容易进入“沉浸”状态。

  其次,网络作为当今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沉溺游戏,还是沉迷学习,都可以反映为网络使用上的沉浸其间,欲罢不能。

  以上两个因素也就使“网瘾”成为一个语焉不详、难以在精神医学界达成共识的伪概念。尽管如此,中外社会那些忧心忡忡的父母、教师依然视网络为吞噬青少年的洪水猛兽,对沉溺网络难以自拔的所谓“上瘾者”,采取各种各样的治疗和戒除措施。

  例如,在美国社会,“网瘾”矫治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各种各样旨在戒除“网瘾”的机构纷纷涌现,他们为青少年和成年“网瘾”者提供各种治疗服务。这些五花八门的治疗方式既包括传统疗法,也有许多非常规的疗法,如过夜住院治疗、数字戒瘾静修、野外无网夏令营,等等。

  这有没有效果?或许有,像数字戒瘾精修、野外无网夏令营,参与者在一段时间里被强迫网络隔绝,适应后当然在短期内就不会表现出网络依赖的行为症状。

  长期呢?长期的效果就相当可疑。人们依赖网络是不良生活方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社交App依赖的“患者”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感受到社会性或情感性孤独,通过社交App与他人透过网络交流接触,是他们消弭孤独感的便捷途径。只要在生活中感受到孤独,仅仅治疗“网瘾”又不能切实改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用不了多久,故态复萌也就成为必然。

  以前,为什么没有类似社交App依赖或“成瘾”的问题?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大多数孤独的人就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

  游戏依赖也是一样。当一个年轻人不能从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快乐和自尊,他们就会遁入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不仅能令他们快乐,更能使他们感受到在真实生活中久违的满足。所以,沉溺网络游戏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差、家庭支持匮乏的低自尊青少年,高自尊的青少年鲜有沉溺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情形。

  治疗“网瘾”能解决他们的低自尊问题吗?就算治疗和矫正有效,低自尊的青少年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也会高概率地出现其他行为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如嗑药、打架斗殴、滥交等。

  应该这么说,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是教育失败的结果,不改变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仅仅针对依赖网络游戏着手矫治,无异于缘木求鱼。在这一问题上表现极端者,就是迄今仍然被一些无知的父母趋之若鹜的所谓“电击治疗网瘾”。

  网络游戏也好,网络社交App也好,之所以会令青少年陷入其间难以自拔,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带来快乐。电击为什么可以“戒除”“网瘾”?原理其实也很简单,不过是通过持续、反复的高强度、高频度电击,毁损“上瘾者”感受快乐的能力。

  损害乃至丧失掉感受快乐的能力,当然也就减少乃至抑制了使用网络的兴趣和动力,但是,也同样抑制了通过其他活动,如学习、健身的兴趣和动力,因为了无生趣。而一旦感到生而无趣,接下来就是高概率暴露在抑郁症甚至自杀的风险面前。

  如此一来,就算治好“网瘾”,世俗的幸福也彻底被捣毀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更有存在感获得感

    工会十七大的召开,引起了各级工会干部和职工的广泛关注。一位区工会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工会十七大会不会提到给我们涨工资?”

  • 中工时评:工会扶贫要发挥“造血”功能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已经建立了3544个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服务)中心,共帮扶困难职工3620.27万人次。

  • 中工时评:世界减贫: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今年10月17日,是第25个“消除贫穷国际日”。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球消贫、减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膨胀,以及与全球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贫富差距拉大,这一趋势近年来正在减缓。持续推动全球减贫进程,仍是国际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在过去数十年中取得了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减贫成就的中国经验,无疑值得世人关注与借鉴。

  • 中工时评:家长微信群该怎么交流?

    微信群的出现,的确有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家校互动,但也随之带来了新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人物

  • 沙漠唱响青春“争气”歌

    毛乌素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沙柳。它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沙土中,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不懂地质者,很难理解气田的开发难度。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毛乌素沙漠的大牛地气田,有着低渗透特性。天然气藏在犹如磨刀石的岩石里

  • 亚库甫·阿沙木都:铁路人变身“庄稼汉”,“扶”起贫困村新“绿洲”

    他是一名铁路人   却驻守在沙漠边缘的贫困村   从宿舍到田间地头   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 他把以往对铁路工作的感情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中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拉依喀乡达奎村工作队副队长亚库甫·阿沙木都

  • 小小扁担不算长 能为旅客当桥梁——访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挑到90年代末,从一个英俊青年挑到两鬓斑白,杨怀远挑了38个年头,共用过47根扁担。当他退休时,领导给他算了一笔账,一共有1336个星期天没休息,约等于25年(当时是每周休息一天)没有过星期天。

  • 担当的风采在行动中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是一种对党的事业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具备这种政治品格,就能为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开拓进取、努力奋斗。这种担当作为的优秀政治品格,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彭德怀等我军将领大敌当前的横刀立马;解放战争决战阶段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