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里的风暴”改变教育舆论场-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茶壶里的风暴”改变教育舆论场

杨国营
2018-10-15 15:25:41  来源:中国教育报

  看似微末的一件小事,有时只是两个普通人之间有了一些龃龉、摩擦,却迅速发酵为新闻热点,有的还会升级为公共舆情事件,引发各方热议之余,甚至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回应、处置。“茶壶里的风暴”最终外溢,这类案例在当下的教育舆论场中并不少见。

  “茶壶里的风暴”是从英美等国引入的舶来词,原本用以形容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小风波,或组织机构内部的问题。但在传播过程中,其词义不断演进,现在也指代那些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后来却变得较为严重的事件。而“茶壶里的风暴”外溢出来,会把茶壶之外的桌面、地面搞得一团糟,最近就出现了几起非常典型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江苏南通一位妈妈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当上值日生,午夜时分给孩子的老师发了一条长消息,没有收到回复;几天后,家长却发现被这位老师“拉黑”了。无独有偶,在浙江杭州,一位爸爸开豪华跑车送孩子上学,结果引发其他家长不满,孩子的老师建议家长以后不要这么做,以免引发孩子之间的攀比。这位家长争辩了几句,结果被踢出了家长群。

  上述两则案例,看似只是寻常小事,但当家长把微信聊天截屏公之于众,却都在网络空间引发了口水战,不同身份的网民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结果居然登上热点新闻排行榜,进而引发多家权威媒体跟进报道、评论。在这类典型案例中,微信群就可以看作那个“茶壶”,事实上,微信群如今在各类舆情事件中扮演着日益吃重的角色。

  “茶壶里的风暴”外溢,关键往往在于戳中了部分公众的心理痛点。一位家长和一位教师产生龃龉,看似只是两个人之间沟通不畅,却暴露出当前家校关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喜欢向孩子的老师提各种要求,核心无非是多照顾一下自家孩子;而教师们则希望家长不要当“甩手掌柜”,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精力,与教师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双方的出发点都不坏,但在交流过程中,因为沟通的方式方法等问题,有时难免产生不愉快,倘若双方脾气不佳、互不相让,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对立,进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平心而论,家校之间偶尔出现不和谐现象很正常,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但家校关系的小“痛点”时不时地能升级为舆论大“热点”,一个直接原因,乃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升级换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7.5%。老百姓上了网,网络虚拟空间也就成了民声、民意聚集的场所。在以往信息传播渠道较为单一的时代,“茶壶里的风暴”通常只在“茶壶之内”发酵、扩散,波及面和影响力有限,一般情况下很难进入大众视野。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产生了质的变化,“茶壶里的风暴”在各类因素的合力推动下,逐渐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不时在平静的舆论之湖掀起大大小小的波澜,甚至导致湖水局部沸腾。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重庆一位林女士的遭遇。她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经常用一款手机软件完成作业,结果她最近发现,该软件嵌入了多个手机游戏,这让她愤怒不已。此事一经曝光,迅速引起众多家长共鸣,成为最近教育圈的热点新闻。不仅如此,此事还引起了重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的注意,并表示,目前学生使用的学习软件都是学校与老师选择的,市教委未做统一规定,相关部门今后会加强监督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回应、处置这类“茶壶里的风暴”很有必要。前不久,发生在山东菏泽的“红领巾上印广告”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此外,从某高校大学生社团微信群中的“耍官威”现象被爆出,到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引发持续性争议,一系列教育热点舆情事件的生成、发酵、扩散过程都告诉我们,“茶壶里的风暴”不容小视,一旦外溢,将散发出惊人的舆论传播能量。在新媒体时代,它不断发生着嬗变,并正在逐步塑造一种新的舆论生态。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 李蓓:用“透视眼”为战鹰探伤

    人物小传:李蓓,航利集团压气机故障检查员,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技术能手。曾荣获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工厂“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若非这身蓝色工装,你很难将李蓓和工匠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 千里追逃,让行贿人寸步难行

    “他不在的日子,我整天做噩梦,担心丈夫在缅甸吸毒、赌钱,害怕他被人陷害。这样的日子算是熬到了头,他回来了今年7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外逃人员程志友在中缅边境的打洛口岸被顺利交接入境。这是该市监察体制改革后,首个在境外被抓获的行贿犯罪嫌疑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