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确定的价值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以确定的价值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叶敬忠
2018-09-28 10:16:10  来源:光明日报

  对于正在成为大学校园主力军的“00后”,目前的社会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开放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创造的活力、广泛的兴趣、多样的才艺、优渥的物质、独立的思想、鲜明的个性、话语权的彰显和互联网的文化。给人的感觉是,“00后”更能把握未来、把握人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及其父母也的确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明确而精致的设计,如出国、读研、选调、考证等等。这些具体化设计常常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方面做出较为精准选择。

  不过,笔者想送给“00后”年轻学子的话恰恰与上述态度不同:给“不确定”和“不知道”留出空间。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说,耶鲁大学8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都是入学时未曾想象到的,他认为人们应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去开创新的事业。而我们的年轻学生和家长更希望在高考填志愿时就能确定未来的就业,以这样的认识和思维对待四年的大学生活,往往会使得自己的选择和空间越来越少,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缺乏色彩。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年轻学子需要给“不知道”留出充分的空间。当下人们太习惯以常识对待知识,以品尝“鸡汤”替代熟读经典,尤其是在互联网成为“00后”的“生活必需品”的时代,人们对新媒体亲密接触,而对书包和大部头经典若即若离,极易形成实用主义学习态度。例如,年轻学生常常认为好的大学课程一定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觉得有用的。当然,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大学的教学真的应该完全按照年轻人意义上的“有用”来开展吗?有研究指出:对知识的精通是形成热情的重要因素,有了热情才能形成真正的兴趣。如果一位年轻学生尚未开始学习,更谈不上精通,如何能够确定自己的真正兴趣?加之,世界迅速变换,信息快速迭代,你如何能够知晓几年之后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无用?

  年轻人在大学更应该收获厚重的知识、独立的思想,而非仅仅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学教育不仅要培训学生社会化的技能,更要传播改造社会的思想。因此,年轻学子要以“不知道”和“不确定”的心态给自己的成长留出充分的想象和实践空间,向老师学习,向世界学习,向历史学习。世界那么大,历史那么长,不必以现有的认识格局度过一生。

  因此,年轻学子要避免以确定常识对待变化的历史和莫测的世界。在大学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太多未知的领域,更要确定自己有太多不确定的东西。若盲目认为自己知道一切,确定一切,必将陷入一种没有任何深度的任性。

  当给“不确定”和“不知道”留出充分空间时,还必须认识到,这里的“不确定”和“不知道”指的是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知识的领悟,并不是泛指一切。因为,与上述“不确定”和“不知道”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非常“确定”的价值和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例如,年轻学子必须确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理想,必须确定始终站在人民一边的社会价值。具体到四年大学生活的日常实践方面,需要确定的是:大学时光必须用来读书,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读书,向书本、经典和经验学习;大学时光必须用来实践,通过丰富扎实的社会实践认识现实,理解社会;大学时光必须用来思考,通过阅读、实践以及丰富多彩的讲座交流等活动,思考社会、思考世界、思考未来、思考自我。这需要年轻学子拥有决心、静心和恒心,能够耐得住枯燥和寂寞。心怀这样确定的精神和价值,才能够从容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李德威生前身后巨大反差 是什么击中了大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关他的舆论热潮一直高涨。几天前,他的同事、中国地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罗林波发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无名,死时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种时代奇缺的东西》,再度刷屏。——诚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后声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观察。

  • 高铁院士王梦恕走了

    王梦恕的人生成长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他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从该院桥隧系隧道工程专业毕业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27岁的技术员王梦恕纠正了隧道内净空确定未考虑施工误差、贯通误差的重大设计失误。

  • 直面残缺的人生

    朱鹏3岁户外活动时不慎触及高压电线双臂被截肢。出医院第二个月,被父亲狠心逼着每天用脚训练写字,并逐渐学会了用脚打理生活上的一切。读者自会通过合理想象来填充朱鹏生活的细节。一个主要肢体残缺的人要过上“正常”生活,必定要在其他方面非同寻常。

  • 高铁“座霸”再现 罚则明晰才能根治

    19日上午,永州—深圳北G6078列车上,一位女乘客再现霸座行为。据了解,这名女乘客车票标注的座位是靠过道上个月高铁“霸座男”曝光后,不少人或许都认为网络曝光、舆论谴责加上后续的失信惩戒,会让后来者引以为鉴。但不到一个月,女版“座霸”又再次出现,无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常识预期。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