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快乐的大学”该扭转了
钱夙伟
//www.workercn.cn2018-06-25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近日在成都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央视曾采访从“毛坦厂”考入名校的大学生,学生们这样说,“感觉毛坦厂的时间真的很充足,大学真的很无聊。”“每天早上睡到十二点,然后起来刷个牙,室友帮我带饭,吃好了再接着睡。”实际上,玩游戏、做兼职、谈恋爱、忙社团……几乎成了有的学生大学生活的全部。

  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回归常识,二是回归本分,三是回归初心,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他特别强调,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不少学生缺乏自制力,许多学生一进入高校,就以为“熬”出了头,从此失去了动力。但“学习无动力”更因为“快乐的大学”式的教学管理,比如某大学最近曾下发新校规,其中如“不得携带食物进课堂。上课时,学生不得接打电话,不得发短信、微信和微博。无故迟到、早退(15分钟内)”,都不过是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居然要列入“新规”,足见现在“快乐的大学”语境之下,一些大学课堂秩序的松懈和混乱。

  如此“快乐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多少含金量?“把整个大学4年的黄金学习时间都白白浪费了”并非杞人之忧,甚至还有可能“种下龙种,却收获跳蚤”。“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具备的部分批判性思维技巧是全世界最强的,远超美国和俄罗斯的同龄人。但两年后,他们失去了这个优势。”斯坦福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就是因为学生并无多少压力和约束,乃至成为“快乐的大学”。

  当然,大学不是中学,需要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治学氛围,但这并非意味着大学生们可以放任自流,无论读书到哪个层次,苦读永远是需要的。而这显然需要压力,压力来自于自律,更来自于他律,严格的教学管理、课程的“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于高中阶段如此,也是高校的应有之义。因此,对大学生合理“增负”,严格“淘汰机制”势在必行,学习不过关就要被劝退应成为大学常态,唯有如此的“高压”,“快乐的大学”诱发的一些乱象才能得到有效扭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