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丁新科
//www.workercn.cn2017-11-15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就是为了增加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见本报11月14日报道)

  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加大对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实施意见》有多个亮点:构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三元薪酬结构,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制定以实际贡献为标准的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实行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财政科技经费监管制度,允许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鼓励高校教师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等。

  科研成果转化能否成功,收入分配环节至关重要,只有将成果收益真正向作出实际贡献的一线人员倾斜,给予他们持续而可观的收益,才能形成尊重人才、尊重智力劳动、尊重原创的社会氛围。《实施意见》旨在为科研机构“松绑”,为科研人员鼓劲,让他们轻装上阵,为他们做足保障,必将释放出更大的科技创新活力与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早在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层面作出安排。此次我省出台《实施意见》,是中央有关鼓励创新驱动的精神在河南的进一步落地生根。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然而,长期以来,科技人员的实际工作,特别是智力劳动与收入分配不完全符合,包括股权激励等对创新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政策缺位,一些科研内部成果分配机制不够健全,挫伤了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就是要扫除与科技创新不相匹配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

  “天眼”面板三分之二产自河南;大型盾构机出口海外,引领行业标准制定;小麦良种不断推出,牢牢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从大型装备到小小种子,从国企到民营企业,近年来,河南在重大科技创新上成果丰硕,与一线科研人员的原创劳动密不可分。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让科研人员在原创劳动中的付出得到切实回报,增加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出更加浓厚而健康的创新文化氛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