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家委会这条“道”不要靠学历来“筑”
王瑶
//www.workercn.cn2017-11-13来源: 兵团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毕业于美国××大学”“我是××大学博士”“我是知名外企的HRD”……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们,在微信群里做家长委员会选举自荐,他们亮出的光鲜履历让人惊叹,但也让这件原本只影响几十人的“内部事务”,成为拷问家校关系的公共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并不起眼甚至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的家长委员会,瞬间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自2012 年3 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各地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发挥诸多积极作用。但现代学校制度尚未普遍建立,家委会毕竟是个短暂而又新鲜的事物,运行当中出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

  对于家委会的职责,《意见》中有明确规定:一是参与学校管理,这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而言,家长有权对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参与教育工作,这主要是指家长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扩展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三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这主要是指学校及时向家长通报近期重要工作,以及家长能及时向学校反映相关意见。就这三点职责来说,对家长自身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和学校、教师协同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如今,家委会成员的推选竟成了孩爸孩妈们的一场学历和职业秀,这实属不该。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独自的“狂欢”背后,是家委会本身的运行出现了问题。

  显然,家委会所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对学校而言,自然希望有权、有身份的家长担任家委会成员以方便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对教师而言,也自然是希望家委会成员能够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不仅有时间、有精力,并且有能力和资源去协助自己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选择上也就更倾向于那些家境较好且身份地位较高的家长。对家长而言,身处家委会之中,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获得老师的额外关照,何乐而不为。如若只是某一方面有特殊要求,家委会的运行也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但当各方利益交织在一起,各种诉求汇集在一起时,家长不该管的也在管,学校该管的却甩给家长,如此一来便导致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不清不明。

  问题的解决并非多么困难,只需理清各自职责即可。学校范畴内的事情,交由学校处理;家长范畴内的事情,家长自己处理。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发展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扬长避短、相互磨合。明确了自身责任,也就清楚地界定了家委会的职责,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家长而言,这都很有必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