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40年高考,为人生多彩选择注入希望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7-06-0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恢复高考不仅在制度层面对公民受教育权进行了确认,更在精神层面完成了对无数人的激活

  2017年高考的铃声今天响起。今年深圳有4.3万名考生参加高考,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则达到940万。今天的考生从容地走进考场,与刚刚恢复高考的1977年时的应考景象已迥然有别。在高考曾经中断的那些年里,人们想参加高考而不得、想上大学却无门的苦闷,只能在尘封的回忆和过来人的口述历史中去感受了。

  40年前,恢复高考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当无数年轻人的生活被局限于田野和工厂,当无数学生的求知梦被规定的生活方式扼制,恢复高考的消息让他们对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他们的人生也从此拥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40年来,通过高考实现人生“逆袭”的例子可以千万计。高考这根“指挥棒”,其实指向了公平的社会流动机会。

  如果没有高考,张艺谋可能已经在咸阳棉纺厂退休,电影界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他的身影;如果没有高考,曾三次走进高考考场的俞敏洪就很难进入北大,更难创下辉煌的事业;如果没有高考,黄大年可能沿着地质队物探操作员的路往前走,与海外深造、学成报国的轨迹没有交点;如果没有高考,千千万万的人将停留在原地,离梦想越来越远。

  尽管在田野和工厂的生活也有诗意和乐趣,但前提是人们拥有丰富的选择、改变的可能。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板结的社会,也没有人希望过一种选择匮乏的人生,而恢复高考为社会的流动拓宽了通道,为人生的多彩选择注入了希望。恢复高考不仅在制度层面对公民受教育权进行了确认,更在精神层面完成了对无数人的激活。

  40年高考,在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同时,也让一批批人才走进了成长为国家骨干、社会栋梁的大门。从1977年到2016年,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我国劳动力的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

  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国产航母下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等,哪一样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受益于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总量世界第一、中国电商辐射全球等等,哪一个经济亮点没有凝聚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的贡献?响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高考招生、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准备和培育了一茬茬英才。有了恢复高考这一石破天惊的制度重启,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才逐渐迈上了加速轨道。

  高考走过40年,录取率大幅攀升,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曾经,通过高考上大学,对于个体的成功更接近于充分条件;如今,通过高考上大学在人生成功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才的成长通道也比过去更加开阔。但高考作为一种公平的社会流动机会,对于个体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而高考对于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价值,则始终不曾减弱。

  今天,人们已经学会了更加轻松地看待高考,但由高考联结起来的关于青春和奋斗的回忆却永远不会淡去。一个个学子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是对过往求学生涯的酬答,也是向着个人梦和民族梦的一次跳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