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祝福走进考场的你们
王聃
//www.workercn.cn2016-06-06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明天是2016年6月7日,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空气中飘荡着紧张的气味,天气预报显示,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将持续高温。但不管怎样,真挚的祝福首先要献给那些在高温中将要走进考场的年轻人。

  仍值得关注的,或许还有种种高考的新闻,它让我们重新得以打量高考的意义,以及高考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今年高考尚未开始,它们就已经出现。譬如,四川49岁“高考大叔”今年第20次参考;譬如,组织考试作弊罪将首次适用于高考,“史上最严高考”来临,多地部署严防替考;譬如,亚洲“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场面震撼;譬如,沈阳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中高考期间作息时间延后一小时。它们共同构筑成中国式高考现场。

  这样的叙事琐碎却又熟悉。49岁的大叔之所以选择第20次参考,其背后当然是某种难舍的心结:“史上最严高考”来临,但无疑值得欢迎,因为最严也意味着无机可乘,高考将更平等与公正;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出现万人送考的场面,宏大的场面之后,其实是如潮水般的关注与祝福;沈阳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中高考期间作息时间延后一小时,虽是细微的举动,却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但不得不说,它们共同指向的,仍是一个对高考格外紧张的社会。

  高考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命运,社会的严肃以对,当然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但过度的关注与紧张,却只能说明同一个问题:即便高考参考人数在下降,弃考潮甚至读书无用论的消息时有传出,但高考仍是多数人不可替代的上升渠道,或者说,高考仍是多数人唯一的向上流动的渠道。当高考如此重要,它就会被愈加视为社会公平、阶层状况的一个观察切口。不仅考生与家长会严阵以待,整个社会也会对此展现出格外的“重视”,这正是高考空气中焦虑气息的由来。

  高考仍是我们时代的大事件。今日紧张的高考终有一天要归于平静,让个体向上自由流动的渠道,却始终需要畅通。所以最后我仍要祝福。祝福每一个走进高考考场的你们,高考或许不能抵达你所有的梦想,但经历过高考的青年必定更“新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