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大学生月嫂与什么是一流人才
熊丙奇
//www.workercn.cn2016-04-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大学生月嫂受热捧,引起舆论关注。一则报道称,在南京,文化层次高的大学生月嫂格外吃香,月收费超过1.5万元。位于雨花台区的一互联网+家政企业的50多个月嫂中,一半左右都是高校护理专业或营养专业的毕业生。

  上网搜索“大学生月嫂”,一下子可搜到很多新闻,比如,“80后女大学生当月嫂”“女大学生转行当月嫂月薪8000订单排全年”,还有不少针对大学生月嫂的新闻评论,诸如,大学生当天价月嫂是人才浪费吗?近年来,几乎所有关于大学生月嫂的报道,套路都差不多,先是报道月嫂中有多少大学生,收入如何,再引用各方对此的“争议”,把话题炒热。

  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按照国际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则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就应该转变原来的“精英人才”观念,从大众化角度理性评价大学生,因为社会不可能再提供那么多的“精英”“白领”岗位给大学生,更多的大学生,将在大学接受职业教育,然后到社会各行各业就业,以此促进各行各业的服务水平提高。

  而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社会的大部分岗位,从业者都可能很大比例是大学生,这个时候,还对大学生出租车司机、大学生厨师、大学生月嫂、大学生环卫工、大学生快递员、大学生装修工等感兴趣,将其作为新闻,还讨论是不是浪费,是不是暴露出整个社会的成才观,还停留在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阶段?

  滞后的成才观,不仅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利,也对大学生的成长、就业不利。近年来,舆论总爱讨论大学生当月嫂值不值这类话题,而这是一个伪命题。试问,一个在高职院校学现代家政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从事家政有什么问题?难道他们去搞家政研究?可这种讨论还颇热烈,有意无意间给学校和学生这样的感觉:从事家政是低端的,也是没面子的。像这次的报道也提到,虽然月薪高,可有学生觉得要是一辈子从事月嫂,是没有出息的,这种观点很令人不解。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都可自由选择新的职业,而不能把职业分为高低贵贱,如果一个人立志于成为一流的月嫂,这和做一流科学家,是一样伟大的理想。记得2014年时,英国乔治小王子随父母出访新西兰,展开“尿布外交”,首度露面的西班牙女保姆玛丽娅·波拉洛令人瞩目。据英国媒体报道,波拉洛来自西班牙,毕业于英国著名的保姆学校诺兰学院,精通跆拳道,是一位世界一流的保姆。那么,我国为何不能同样产生一流的月嫂、保姆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社会应重新认识大学、认识大学生、认识成才。我国应该既有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有一流的培养厨师、保姆的学府;各行各业都需要优秀的大学生加入,把从事这一行业,作为自己的专业与事业,只有所有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木桶原理”同样适合社会行业发展,一个国家的整体文明程度、服务水平,不是由发展水平最高的行业决定,而是由发展水平最低的行业决定。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我国必须改革原来的教育管理制度、人才评价制度,引导整个社会用全新的观念,来评价大学和大学生。每所学校在自己的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就是一流大学,每个大学毕业生,完全可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行业就业、创业,成就为一流人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