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国家高教质量报告释放强烈导向信息
张卫斌
//www.workercn.cn2016-04-08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系中国首次发布系列高等教育质量,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报告强调全面客观,全方位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信与自省。对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给予积极肯定,展现我们充分的教育自信,同样直面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展示冷静的教育自省,力图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精准发力提供重要依据。(4月7日中国网)

  尽管报告发布方用“存史、资政、预警、导研”8个字概括研制发布系列质量报告的目的和意图。我以为,报告所透露出的导向意义,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未来走向影响深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扩张,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成绩不容抹杀。高教质量报告肯定了中国高等教育“井喷式”飞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所起到的人才和智力的决定性支撑。但也必须看到,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由于条件限制,工科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实践环节被大大削弱。以临床医学为例,原先人体解剖学教学,四五个人围着一个尸体标本,变成十几个甚至几十人看一个尸体标本,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此外,高校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学历教育不规范、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台湾大学学者黄俊杰认为,一流大学应致力于知识的创新,应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应该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不义应有批判的能力和节操。当前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都是以人才培养的数量、教师发表论文的总数和影响因子为主要排名依据。这种以定量指标为主的排行榜指挥棒,使不少高校弱化教学功能,强化科研功能,导致大学治理重机制轻人文氛围,重视科研论文指标,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国家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在国内评估和国际认证成功实践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例如,报告站在时代的横切面,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个方面,展现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面貌的同时,有国际通用性和普适性,无疑是中国质量标准领域的新探索,是对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新贡献,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等国际组织与专家的高度评价。

  教育部评估中心首次发布的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既有中国特色,也符合世界潮流。无论是全口径高等教育质量的“五个度”质量维度,还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三个面向”,或者新建院校“三基本、两突出”,都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同时借鉴了国际教育质量评价先进经验,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新标准新体系。

  国家高教质量报告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走向定下了主基调。报告中,各种科研指标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高校再也不用围着科研论文转,教学功能回归本位也就顺理成章;盲目扩张、忙着更名、贪大求洋、恶性竞争的局面也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