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先秦穿越”实现了教育层次的升级
堂吉伟德
//www.workercn.cn2016-03-11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如果穿越到上古时代吃饭,你点一道‘水煮活鱼’,因为那时没有辣椒,真的只能吃到水煮的活鱼了。”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正式进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的上课阶段。其中,一门名为《先秦穿越手册》的课程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目前已有近300位同学报名听课。(3月10日《福州晚报》)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以现代人的维度去看过去的人物,演绎过去的故事,这种时空的错乱,在影视剧中并不鲜见,被称之为穿越剧。所谓的先秦穿越手册,其实是一门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的选修课,以讲授上古时代饮食、服饰、建筑、交通、货币、婚葬等方面的文化,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避免他们在创作中出现笑话。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近300人报名听课,用追捧来形容并不为过。

  选修课的种类繁多,也是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对于选修课,学生们“爱起来并不容易”。之前某媒体就“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状况”主题,对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的294名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了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大学生称正在上的选修课“没意思”,最希望学的是心理学和职场培训类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穿越剧式的古代知识课程,能够获得学生的欢迎,实属不易。

  “先秦穿越”之所以能够获得学生的欢迎,应当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的方式比较新颖,尤其是授课者采取以现代人的角色,去进行古代的演绎,就像在演一部古代的穿越剧一样,让人充满新鲜和刺激之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大了大量的粉丝,并成为受捧的课程不足为怪;二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求,其实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群体愿望,只是这种愿望没有被发现,也未能得到有效的正视和积极的回应。

  客观说,选修课不为学生重视,关键在于选修课的设置上存在问题,从而使之成为弃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在大学校园中流行这么一种观点,即在选修课预选阶段,有人说不要指望在大学选修课里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还是选几门好过的不管有没有兴趣拿学分最重要。而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了让选修课吸引人,于是就在“新潮”上下功夫,比如天津大学“恋爱课”、南昌大学“三国杀”、华南农业大学“真菌课”……诸如此类的高校“潮”课,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

  除了少部分“潮课”确实内容大于形式,极大部分则是“看起来很美”,陷入了“为潮而潮”的境地。其实,走传统路线和正统思维,同样可以让选修课出彩,很显然在“潮声一片”之中,“先秦穿越”无疑起到了颠覆的作用,也给选修课的设置和如何教学,也提供了启发价值。此说明,在追求新潮的同时,若是回归于过去和历史,同样也可以大有作为。因而,坚持以传授有用知识为开设的基本原则,再辅以对授课形式的创新,那么就必然会收获积极的回馈。

  如果把选修课的设置,以及高校课程的安排视为一种供给的话,那么就应当转变思路,从供给侧的层面去进行有效改进,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而不是无视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单方面的进行安排与布置,无法实现自身层次的升级,那么遇冷并成鸡肋也就不足为奇。虽然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而言,不过只有学校先素质化起来,并由此产生导向作用,那么教育的素质化和素质化的教育,才能共融共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