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吴敏文:放孩子们到宽敞明亮的地方去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先生在《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一文中,引述了这样一个实验:这里有三个笼子,让一只老鼠在第一个笼子里,笼子门口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第二只笼子里,老鼠踩一下,被电击一下,最后老鼠不踩了。而在第三只笼子,老鼠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该踩还是不踩,会在第三个笼子里纠结而死。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和亲人对他太好了,就像不断地给他食物;但同时给他各种各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这些压力就像电击。孩子呢,就如同处在第三个笼子里的老鼠。

  在陈默先生的文章里,预埋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家长和亲人给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成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这两方面虽有矛盾和对立,但不至于极端化和难以化解。我们完全可以打开笼子,把孩子释放出来,让他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觅食,并且在觅食中成长起来。

  一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家长是孩子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权威,家长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重要来源,而自信是走向成功重要的基础,要抓住孩子哪怕是细小的成绩和进步表扬孩子、鼓励孩子。例如,当孩子用笨拙的线条勾勒出千奇百怪的人形时、当孩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拼凑好简单的玩具时,甚至当孩子配合大人顺利地吃下食物时……这些都是恰当的鼓励表扬孩子的时机。

  二要帮助孩子确立适当的目标。家长教育孩子的一大误区是,总把自己的孩子与最好的孩子相比,这种比较不仅不智,而且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个世界不可能、也不需要让每个孩子成为第一,只需要孩子成为世界的唯一就足够了。四年前,儿子以优异成绩保送北大,但我们从来没有要求孩子非要考上某某大学,而是一再强调:你能考上本地两所较著名的高校就可以了,就是考不上这两所大学也不要紧,不少没有考上著名高校的人也成就了不小的事业,如儿子妈妈所在大学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年轻院长,第一学历就是一所二本高校,马云上的大学,只是一所并不起眼的师范学院。

  三要与孩子真诚地交流。陪伴孩子,与孩子平等、真诚的交流,才能消除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不安全感。一次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其实认真一想,人的一生真的很没有意义。”我吓了一跳,但马上平静地对儿子说:“人生本来是没有多大意义,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意义。就像一个瓶子,本来是空的,我们往里面装水,它就成了一瓶水,我们往里装油,它就成了一瓶油,我们往里装钻石,它就价值连城。例如,有了你,爸爸就觉得人生的一切辛劳都有所值了。”一次与儿子一起购物,儿子挑选了几条价值50多元的短内裤,我大声说:“你爸穿的内裤是地摊上5元钱一条的,你这也太奢侈了吧。”儿子批评我说:“老爸,你在大庭广众之中这样大声说话,显得很没有涵养。”我对此虚心接受,再次一同购物时,孩子事先提醒我,我说:“你放心,你爸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四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定。我和妻子都是大学教师,期望孩子能够子承父业。我对儿子说,你如果很有出息,就做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如果差一点,就做国内较好的大学的教师,如果再差一点,做本地某所大学的教师也可以。但儿子志不在此,他入北大首选物理学院,并对经济学极有兴趣,自选了经济学作为第二学位,出国留学选学金融工程专业,而且不考虑读博士,准备读完硕士就进金融企业就业,对此,我们完全尊重儿子的选择。

  任何“笼子”都是极其狭窄的,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不断开拓天地的过程,也是孩子不断壮大自己的过程。要让孩子和家长都走出有形无形的“笼子”,像鲁迅先生所说: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宽敞明亮的地方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