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蔡 辉:“中式教学”为何争议不断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全民吐槽教育,不完全是教育的责任,而是教育作为公共品,更易成为释放负面情绪的出口,抱怨越多,说明社会压力越大,这已不是单靠改革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大结局终于播完,中国老师教的“实验班”考试成绩高出对照组10%,取得完胜,虽英方校长表示“英国学生真的要向中国学生多学点东西”,但大多数中国网友表示质疑:高分低能,有何用?

  应指出的是,BBC纪录片的娱乐价值更大,研究价值有限。实验应排除干扰,才能验证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考试成绩为例,学生临场发挥、试题类型、班级氛围等都可能影响结果,不能都算在教学法的头上。比如足球队屡战屡败后,往往换帅,统计证明,易帅后第一场,近80%的球队会止败,球员没变,战术没变,成绩却大不相同。

  所谓“实验班”,本身会给学生以“特殊者”的暗示,加上来自不同文化的老师带来新鲜感,不同教学法刺激,考试成绩提升并不意外,今天中国也有很多“外教”班,如果对比一下,可能成绩也比对照组高。

  此外,影片导演显然没搞懂“中式教学”的定义,真正的“中式教学”是私塾教育,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而现代“中式教学”是从西方舶来的,经百余年努力方才扎下根,而在此期间,西方教育又发生了新的变革,从传授知识走向启迪智慧,从内容教学走向项目教学。翻开教育史就会发现,所谓“中式教学”,只是传统“西式教学”的翻版而已。

  传统西式教学优缺点明显:优点是基础相对扎实,利于培养精英;缺点是工厂化操作,不能因材施教,常常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泯灭其天分,使他们变为只会考试的机器。

  网友们对BBC纪录片结论不满,因为他们都切身感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期望有所改变,此外,现代人获得信息的渠道更通畅,对生活的期望同步增加,可一旦走入社会,难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返本溯源,大家就会把怨气撒到教育上,认为都是教育脱离了社会实际需要,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失败而负责。

  全民吐槽教育,不完全是教育的责任,而是教育作为公共品,更易成为释放负面情绪的出口,抱怨越多,说明社会压力越大,这已不是单靠改革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所以每个教育改革措施出台,都会引发一片批评之声,而不做改变,依然会被千夫所指。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在发展中该怎样找到平常心,如果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被剥夺、被损害的一方,那么就永远无法摆脱“阴谋论”的心态,永远会四处寻找题材、为争议而争议,永远会不问缘由,匆匆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争到了,才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没争到,又会抱怨世界不公平。

  说“高分低能,有何用”很容易,但世界如此丰富,总有些结果出乎意料,不如一笑面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