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唐 伟:乡村教师“白天教课晚上搬砖”之困何解
//www.workercn.cn2015-04-0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我有个学生,毕业之后,心怀理想决定回到农村当老师。可是他是整个村里挣钱最少的人。”湖南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原校长对记者说,为贴补生活,这个乡村教师只好白天教村民的孩子上课,晚上却到学生家里给人家搬砖、盖房子、干活挣外快贴补生活,被人家称为“半边户”。(3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样的“半边户”在乡村教师中还有很多,“白天教课晚上搬砖”可以说是他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据统计,现在全国有10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而乡村教师就有800多万,他们坚守在相对比较艰苦的农村教育一线,承担着6600多万农村学生的教育任务。

  我国目前还有几十万名代课教师,尽管多年前,为了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相关部委明确提出要“有情操作”,以便于统一解决遗留问题,但囿于教育投入的失衡,乡村教育处于弱势地位,致使师资严重不足,只好用“代课教师”来进行弥补,从而才有了“白天教课晚上搬砖”的“半边户们”。这些人之所以还留守在乡村一线,绝大多数人还是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情怀,以及那种报答桑梓的责任。

  很显然的是,没有编制就意味着没有身份,也没有获得有尊严的物质待遇,微薄的收入无法养家糊口,只能在教书之余去挣外快贴补生活。这对那些本就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或许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学历很高的师范毕业生来说,注定就难以有吸引力,也无法产生归宿感。一方面此举证明乡村教师流失的严重,人员缺口过大而给了代课教师以机会;另一方面又足以说明农村教育质量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保障,而代课教师的问题,又恰是教师失衡和乡村弱势的生动缩影。

  权利失衡比“白天教课晚上搬砖”更可怕。2013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中西部特困省份当年上重点高校的农村人数在25万人左右,仅占高考录取总数的3.6%。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约占六成。“寒门难出贵子”其实是二元结构之下,农村竞争力的普遍弱化。而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代课教师与正式教师,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在收入、地位、待遇和福利上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异。

  重城市轻农村的教育投入之下,一边是城市“超级学校”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农村教育的日益萎缩与退步,“看得见的乡愁”成为记忆中的存在。在基层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缺位现实下,解决最基本的教学,实现最基本的教育权利,还需要像小说《乡村教师》所描绘的那样,依靠“精神支柱”与“个人情怀”,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教育的悲哀,也是对教育责任缺位的有力控诉。因而,解决了代课教师的收入,弥补了农村师资的不足,让农村孩子也能获得优质教师资源,不能靠“个人奉献”而应靠“公共情怀”。

  校园黑车、自购课桌、疯狂并校、食堂烂菜,公共责任不彰催生了诸多教育乱象,而许多“罚之则改”的事例又说明,在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城乡,如何实现权利均衡,如何实现弱势救济,需要公共决策部门承担起改变“白天教课晚上搬砖”现象的公共担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