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吴学安:科研经费管理不能是专家自说自话
//www.workercn.cn2015-02-13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些所谓权威专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重大科研项目资金分配上,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导致科研项目申请虚假承诺、预算交叉屡见不鲜

  日前,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禇健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行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犯罪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禇健以及中国工程院原院士李宁、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等人的纷纷落马引起了公众对科研腐败的关注。最高检2月11日通报了查办科技领域职务犯罪的相关情况,显示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原因(2月12日《人民日报》)。

  官场腐败早已令公众深恶痛绝,素有象牙塔之称的科技界也来凑热闹,的确让人吃惊。而科技腐败确是不争的事实。拥有巨量科研经费的重大科研项目,弊病越来越受到国内科研人员的批判,因为其一开始就存在寻租和潜规则的空间,科研经费成为唐僧肉也已是公开的秘密。

  此前,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两千多万元的消息震惊坊间,科研经费的潜规则再次被翻出台面,利益输出方法花样百出、令人咋舌。曾被称为中国最年轻院士的李宁是国内动物转基因克隆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曾培养出中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去年8月,媒体曝出这位明星教授被带走,其名下有四家公司,或为帮助转移经费。明星教授此番失守,或与他承担的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有关。

  按规定,科研经费从课题申报、审核批准、执行,到中期审查、结项审查,要经过科研部门、专家评审委员会、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层层把关。从表面上看形成了一个闭环,似乎不存在管理上的纰漏。事实上,很多环节的管理都过于粗放,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浪费贪污挪用、结项审查不严格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

  一方面,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是由政府部门来管理的,但政府部门需要该领域内的权威来制定项目指南,这也使得评审专家有机会寻租或自说自话。尤其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权威专家的数量本来就有限,很容易造成评审者、申请者和评估者的身份重合。另一方面,我国科研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多头申请、重复资助等现象,一些所谓权威专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重大科研项目资金分配上,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导致科研项目申请虚假承诺、预算交叉屡见不鲜,经费执行也就不可能是真实的科研活动支出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科研腐败不仅浪费财政资金、影响科研质量,还污染了学术生态,亟须加快治理步伐。

  科研经费的使用,应有严格的监管程序,从项目的申报,经费的使用,都要进行审批和审计,对重大科研项目应做到项目审计制,实现审计的全覆盖。科研经费腐败频发,对此有学者建议,应当改革科研管理体系,转变考核机制,落实财务公开。事实上,改变科研经费成为唐僧肉的现象,可用的管理办法很简单。一方面,改革科研体制,严格对项目进行审核;另一方面,严格要求所有科研经费开支全部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当成立内部的审计机构,对所有的项目加强审计监督,既要防止跑冒滴漏,又要防止挪用贪占。

  为了实现源头控制,对于科研项目的立项,应像公共财政要建立精细的预算,其立项是否公正、是否必要、是否重复、如何检验成效,如何实现过程监管等等,都应落实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此实现对其全过程的监管,才能让科研经费真正实现“财尽其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