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董碧辉:共建,一座不均衡的特权大厦
//www.workercn.cn2014-08-26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择校令,全面取消“共建生”,这一在中国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词语,在权力聚集的首都北京终于成为历史。“如果你发现哪个学校还有‘共建生’,可以投诉,我们保证处理”,对于仍在盘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家长,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是这么说的。

  “共建”一词原本用在“军民共建”等语汇中,指双方为实现同一目标各出一份人力和财力。可这个词在教育系统却被玩坏了。所谓中小学“共建”,是指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获取入学名额,使双方“互惠互利”。尤其在北京,中央各部委机关单位、大型央企等往往都和很多“牛校”之间存在共建合作关系,那些“牛校”提供一定的招生名额,而共建单位则会用各种不同的利益作为交换。

  在北京这个优质教育资源极为稀缺的大都市,一个入学名额无疑是十分金贵的。一些家长为了一个名校的入学名额,不得不挤扁钱包、购买天价的学区房。而那些拥有共建生名额的单位,轻轻松松就把在旁人看来是天大般的难事搞定。这样的绿色通道,于共建单位而言是终南捷径,可是对旁人来说却是凌驾于社会公平之上的特权。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引发的择校问题,在时下的中国十分普遍。只不过,一般的择校生动用的是家长的私人关系与财力,可是共建生使用的却是公共权力。能与学校建立共建关系的,都不是普通单位。要么是国家部委、要么是大型垄断企业。没有一定的财力、权力和地位,手握优质教育资源的牛校谁稀罕和你共建?绝大多数共建生的本质是一种利益交换,交换的天平上一边放着入学名额,一边放上的是公共权力和其主导下能调动的各种资源。共建是双边的,更可以是多边的。一所牛校往往不止一个共建单位,在“共建生”内部,也分三六九等,即业内所谓的“大共建”和“小共建”。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曾公开介绍“大共建”,多为强势的政府部门,如国务院所属部委,甚至更高层级的枢纽机关,以及央企里的垄断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单位的共建学校,对其子弟都是一比一的录取,每年有多少孩子都可以进去,没有什么名额限制。至于那些权力较小、地位差了一个层级的单位,共建生的名额就少得多、内部竞争也激烈得多。

  共建,建出的本应是和谐,可是到了教育领域,建出来的却是一座倾斜的特权大厦。这座大厦的基础是倾斜的,是建立在教育不均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校之间的资源是均衡的,这些单位费得着去共建吗?如果社会不存在超出正常范围的特殊权力,那些学校需要你来共建吗?当名校与特权机关、知名国企相互吸引,展露的正是当下中国一些资源不均衡、权力不平等的畸形现状。改变这一现状不会一蹴而就,但是让共建生成为历史,却是改变的重要一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