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封寿炎:从“50%需要转型”看高教改革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家教育部明确了高等教育院校改革方向: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比例达到50%左右。如此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高等教育院校改革具有独特背景。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今年全国727万高校毕业生,正在步入又一个艰难的就业季;另一方面则是连续多年的企业用工荒,尤其是技工荒。这种突出的结构性人才供需矛盾,说明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现状,已经与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不相匹配。

    不匹配的一个方面,表现在教育系统培养的普通脑力劳动者,已经超过了经济的吸纳能力,造成供应过剩。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中,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占了较大比重,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前者只能提供大量体力劳动岗位,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较弱,后者才能提供较多的脑力劳动岗位。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片面发展,职业教育受到压抑的状况,显然与国民经济现状不匹配。

    不匹配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教育系统无法满足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转型对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大量处于产业链低端、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业、传统制造业,要逐渐升级为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经过系统训练、具备熟练技术技能的技术型工人。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系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高等教育改革也必须顺应国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在适度压缩对普通脑力劳动者培养的同时,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将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高校转变为职业教育院校,是一条成本较低、效益较好的改革路径。

    当然也应清醒看到,将如此庞大规模的普通高校转向职业教育院校,是一项繁重的改革任务。它需要其他领域互相配套的改革措施,也需要人才评价体系,以及社会观念改变来支持。

    普通学历教育、研究型教育与职业教育差别很大,后者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技能。从纸上谈兵到实际操练,课改的难点之一,就是对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提出了新要求。如果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的转型就很难成功。伴随课改而来的,就是要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考核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学校也要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和办学理念。在就业市场上,企业要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招聘最适合的人才,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内部,则要制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渠道,使之与管理性岗位、脑力劳动者相区分。最后,半数高校从学历教育转向职业教育,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树立正确的成材观,勇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这是家长和学生在新形势下应该作出的观念改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