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不是科技创新的“全能冠军”-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美国从不是科技创新的“全能冠军”

刘云
2019-06-18 09:19:55  来源:环球时报

  美方不顾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在诸多科技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的事实,屡屡指责中方盗窃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其中满是经不起推敲的谎言。美方指责中方盗窃美国科技成果的谬论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美国是科技创新的绝对领导者,因此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才有资格搞成引领性或突破性的科技创新,其他国家只能跟在美国后面引进技术与知识产权,否则就是“偷”美国的。这个逻辑难免有些荒唐了。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它的科研资源拥有量,比如人才、资金、科学实验装置等密切相关,美国领先的科研资源拥有量决定它能在众多科技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欧盟与中、日、俄、印等也各自拥有可观的科研资源,并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创新能力。这种科研资源相对分散的国别分布特点,决定美国不可能成为所有领域科技创新的“全能冠军”,其他国家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上赶超美国也是正常现象。

  从历史上看,虽然在二战中“发了大财”且在冷战期间综合国力力压苏联,美国也没能在科技创新上形成相对于苏联的绝对优势。作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科技创新大国,苏联在鼎盛期创造了一系列连美国都自叹不如的世界纪录,比如全世界第一座核电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空间站、第一枚洲际导弹等都出自苏联。仅就武器装备而言,苏联与美国也是各有所长。即使现在,作为苏联最大继承人的俄罗斯仍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

  既然美国第一座核电站、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枚洲际导弹等都在苏联成功后才搞出来,那么按照美国现在的逻辑,是不是说美国的这些尖端技术就是从苏联那偷来的呢?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在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中国曾多年领先美国。2018年11月,美国“顶点”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20.08亿亿次,再度占据超算运算速度的世界领先地位。那么按照美式逻辑,是否也可以说美国是靠偷中国超算技术而超越中国的呢?

  已经有人指出,美国指责别国盗窃先进技术其实是恶人先告状,在“偷”这方面,美国有不少案底。美国建国之初的几十年,为推动本国工业发展曾想尽办法“盗窃”英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到了二战德国投降前夕,美国派出一支名为“阿尔索斯突击队”的队伍随先头部队进入德国,其任务不是作战,而是俘虏和偷抢德国顶级军工人才和技术。该突击队“不辱使命”,抢在苏联人之前将德国V型导弹的技术专家、图纸、设备洗劫一空。据说,美国导弹技术的发展从中获益匪浅,另外“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设计师冯·布劳恩就曾是纳粹德国V型导弹总设计师。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也曾用秘密手段“盗窃”苏联先进军事技术。苏联解体之际,美国更是趁机用各种手段获取苏联多年积累的先进军事技术并挖走不少顶尖技术人才。那之后的一段时间,美国研发的不少武器装备都不同程度采用了源自苏联的军事技术,这为美国节省了不少研发时间与研制经费。前前后后,对苏联先进军事技术的“盗窃”,给美国带来丰厚“回报”。

  尽管有这样的案底,但美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好莱坞拍摄的相关题材大片差不多都把参与盗窃他国技术的美国间谍塑造成正义的化身,盗窃行为也被塑造成正义的行为。或许也正因为有这些案底,美国现在才会以己度人。事实是,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近2万亿元,投入总额仅次于美国,有投入自然会有相应的成果产出。但美国故意对中国推动自主创新的努力视而不见,为打压中国发展而硬生生地扣帽子。只是美国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和它现在这套荒谬逻辑,越来越被人看透了。

        (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制度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女护士救人累瘫,不仅是好心人

    不管我们是否认识李艳护士,我们都应该为她热情点赞。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拥有更多这样的好心人,那老人在马路上摔倒就不会有人怕讹而不敢去扶起来。

  • 等待,因善意而驻足

    体验过深夜错过末班车的遗憾,就会理解被人等待的幸福。在成都,公交公司306路车队就是一个愿意等待“晚归人”的温暖驿站。等待、停留,有时是无聊与煎熬,但有时却是善意与幸福,区别就在于因何而等、为谁而留。

  • 环保人正青春⑥|王博:8年“抗战”守护“北京蓝”

    他长期奋斗在大气雾霾治理第一线,8年“抗战”,带领团队解决了环保领域若干“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他长期从事MOF材料研究,所研发的MOF材料能过滤PM2.5、分解臭氧,已被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主持开发的雾霾滤清、危化物降解技术对大气治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为首都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 在黑土地上书写新传奇

    北大荒开发建设犹如一条纽带,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集体荣誉、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将农垦人不分年龄、职业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