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工的历史不容遗忘-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美国华工的历史不容遗忘

张 红
2019-04-22 13:06: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是华人劳工参与修筑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铁路150周年。1869年5月10日主要由华工修建的太平洋铁路完工。西线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东线的联合太平洋铁路两支铺路大军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会师接轨,比原计划提前了7年。这其中凝结着超过1.2万名华工的血泪。

  随着5月的临近,各种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在中国,《美国筑路华工》专题片的拍摄工作开启。在美国,各地华人社团也忙碌起来。新泽西华人联合总会组织了纪念美东首批华工移民祭拜仪式。“无忘异乡人,感怀华工魂”的语句令人唏嘘。美国华人博物馆在纽约曼哈顿举办了“奋进150年:带着我们的故事向前跑”活动,上百名华人进行7英里长跑,并借此发动全美1500名跑者接力15000英里路跑,同时搜集150个华裔移民的故事,以纪念华裔在美国历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北美筑路华工的历史无疑是一部苦难史。

  挤在底舱或被迫全程待在甲板上的非人待遇、晕船、台风、传染病的时刻威胁……从中国到美国的漫长旅途就死伤无数;终于上岸后,等待他们的则是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沿着陡峭的花岗岩和险峻的页岩铺设铁轨、悬吊在离河面1400英尺高的篮子里作业……

  在崇山峻岭、沙漠、沼泽地中穿行的这条铁路,“每一块枕木下都埋着一具华人的尸骨”,这是史学家的形容。

  然而,任劳任怨、报酬低廉、付出无数汗水与鲜血的华工却得不到认可:在接轨的纪念照中,华工都被赶到一旁,不许入镜。而且,超过1.2万名华工的身影曾长期被淹没在历史中。

  更有甚者,1882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该法案禁止华工在10年内进入美国。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项以特定族裔为目标的歧视性法案。而该法案颁布时间距离华工完成铁路建设仅相隔13年。

  直到100多年后,华工才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荣光。2014年5月9日,美国劳工部将铁路华工列入荣誉纪念堂,纪念他们的卓越贡献,华工是进入该纪念堂的首批亚裔群体。2017年5月8日,美国加州众议院全票通过决议案,将每年5月10日定为铁路华工纪念日。

  这一切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在美华侨华人的奔波呼吁,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在美华侨华人的拼搏奋进。这个能够建造万里长城的民族在美国这片大地上,勤奋努力,挥洒血汗,积累实力,逐渐靠近当地主流社会。终于,美国政坛开始出现华人的声音,美国社会开始看到华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身影。终于,一段尘封的历史被扫去尘埃,一个受尽欺凌的群体得到认可,一种“迟来的正义”让人热泪满眶。

  记住历史并不意味着记住仇恨。还历史以本来颜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属族群一路走来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好。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乡村主播”李宏波

    菜地沟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地处太行山深处,此前一直是贫困村,全村人口154人,常住人口仅40人。村里的大喇叭有啥用?以前不出声,现在热闹起来了,真就和脱贫致富有关系了?真别说,大喇叭的确藏着“致富经”。

  • 蓬佩奥拉美演讲,满纸荒唐言

    在4月12日于智利发表的关于美国拉美政策的讲话中,美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在拉美地区的作用进行了颠倒黑白的无端指责首先,演讲以“民主对专制”的美式虚假思维,简单化地对拉美国家的内政选择做了硬性的“敌我认定”,这秉持了美国一以贯之的颠覆他国政治制度和破坏他国与区域秩序稳定的外交风格。

  • “15分钟相聚”何以令人泪目?

    聂金莲,是一名有着24年工作经验的乘务员,也是一名武警战士的母亲。近日,原本不跑上海线路的聂金莲因临时顶班为了在工作间隙看一眼当武警战士的儿子,这位列车员母亲提前搞好车上卫生,左右核实时间,在确定来得及的前提下,抱着“我看一眼就走”的信念狂奔一公里,才有了这15分钟的亲情团聚。

  • 流量艺人面对恶搞,怎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4月12日下午,艺人蔡徐坤发了律师函,称“哔哩哔哩弹幕网”(即B站)上存在故意诽谤、滥用肖像的内容,侵害了其名誉权、肖像权、表演者权等权利。B站恶搞名人的事已经屡见不鲜,饰演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唐国强,他表演的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片段早已成为B站喜闻乐见的鬼畜素材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