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须防“人口红利”成“人口炸弹”-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印度须防“人口红利”成“人口炸弹”

龙兴春
2019-04-10 09:30:37  来源:环球时报

  近年来,国际多项权威预测均看好印度经济发展前景,认为印度大约在2030年左右可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而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人口红利”。在印度13亿的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总数约8亿,劳动力大军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35岁以下适龄劳动力约占65%。

  印度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大量廉价年轻劳动力是吸引外资涌入的重要原因。从人均收入水平算,制造业工人月工资大约1000元人民币。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让印度迅速成为世界纺织品主要生产国。同时,廉价加上英语优势,还让印度承接了发达国家的大量服务外包,这也是印度服务业在GDP的比重高于制造业的重要原因。

  但观察印度经济就知道,人口因素是一个常量,而不是变量。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长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劳动力非常充足,却没有实现经济高增长。可见,印度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实行了对内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对外出口为印度充足的劳动力创造了机会。但从长期来看,人口只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等其他要素的改善,印度的年轻人口很难转化为人口红利,甚至在将来可能形成“人口炸弹”。

  目前,印度廉价又年轻的劳动力还只是总量的概念,农村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比重仍高于60%,绝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业。只有充足的投资,在城市和制造业创造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作机会,才能把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相对过剩劳动力”。

  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外商投资的进入。虽然印度近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外资投入到制造业的比重并不高,这难以为印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印度要实现人口红利的潜力,就必须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但目前看来,印度政府限制性政策还比较多,加上征地耗时太长,风险较大,外商投资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不足。

  人口要变成合格劳动力,变成人才必须经过教育培训。今天印度的文盲率仍然在30%左右,其中女性文盲率更是高达40%,人们通常说印度人的英语优势也只存在于少部分人中,多数印度人并不能正常使用英语交流。同时,印度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即使是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中,掌握专业技术的也不多,出现招聘难和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

  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即使“人口红利”能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只是阶段性的。印度现在35岁以下劳动力占60%以上,如果不能趁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加快改革,充分创造就业机会,积累国民财富,等到二三十年后,印度将面临灾难性的老龄化后果。那时印度将是一个“又老又穷”的国家,印度现在就必须想办法排除这颗“人口定时炸弹”。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应记住单霁翔的不只是“金句”

    这几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成为了著名网红,他的很多金句在网上广为流传,被誉为“隐藏的段子手”。单霁翔厉害之处在于提到单霁翔,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金句。确实,单霁翔有着很好的口才,他的很多讲话深得网友喜欢。比如,刚刚上任时

  • 激发向前一步的众力

    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实为王殿华),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

  • 赵立新言论暴露了一种危险的历史观

    4月2日,演员赵立新发问“日本人为何没烧故宫”,引发巨大争议。此外,赵立新还在微博发表了疑似美化日军侵华的言论祸从口出的赵立新,尽管深夜发文意图灭火,怎奈舆论怨愤滔天,说出去的话算是再也收不回来了。按照赵立新自己的解释

  • 因为普通 所以伟大

    牺牲的中队长张浩在任务途中发的朋友圈他们都不是钢铁侠、蜘蛛侠或超人,虽然我们多么希望他们是超人。我们明知他们就是普通人,普通到跟我们一样有害怕、恐惧和对生的无限渴望。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突变影响,遭遇山火爆燃,包括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共30人不幸牺牲。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