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里兰卡寻访友谊的足迹-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在斯里兰卡寻访友谊的足迹

庄电一
2019-01-23 08:37:17  来源:光明日报

  图为周恩来总理在康提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栽的树。庄电一摄/光明图片

  很早就知道斯里兰卡这个国家,也对斯里兰卡多位领导人的名字耳熟能详,其中对班达拉奈克夫人尤其印象深刻。当然,更记得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缔结中斯友谊所作的贡献。去年,我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到访斯里兰卡,也有幸寻访到了周恩来总理留在那里的足迹。

  斯里兰卡原来被称作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与印度南端隔海相望,国土面积有6.56万平方公里,比我国宝岛台湾大了不到3万平方公里。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在1952年就访问了斯里兰卡。当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自那时起,两国的联系便更加紧密了。1957年1月31日,周恩来总理应邀再访斯里兰卡,与斯里兰卡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斯里兰卡也成为与我国建交较早的国家之一。1964年2月,周总理又与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一道,第三次访问斯里兰卡。也就是在那次访问中,周总理主动询问时任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需要什么帮助,班达拉奈克夫人希望中国援建一座国际会议大厦,作为1976年8月在科伦坡举办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场地。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工程于1970年10月开工并于1973年5月按时交工。为纪念斯里兰卡已故的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被命名为“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现在,大厦已成为中斯友谊的标志性建筑。我们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时曾从大厦门前走过并一睹大厦的“芳容”。虽然过去近半个世纪了,大厦依然完好如初,一点也不落后。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周总理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的足迹。在位于斯里兰卡中部的康提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游览时,我听说植物园里有周总理亲手栽的树,便兴致勃勃地前去寻找,很快就找到了,我还用手机拍了照。让我喜出望外的是,这里不仅有1957年2月1日周总理种下的紫薇树(有人说是三角梅),而且有徐向前元帅在197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在1977年栽下的树。每棵树前均有英文和当地文字题写的标牌,标牌上写明植树者的身份和植树的时间。其中,邓颖超栽的树与周总理栽的树并肩而立,一如他们生前那样心心相印、相亲相爱,让人不禁遥想他们生前的情景和当年植树的场景。

  睹树思人,令人无限感慨:当年植树的3位老一辈革命家都已不在世了,他们栽下的树却枝繁叶茂,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亲手缔结的中斯友谊,依然牢不可破,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阶段,这种友谊被不断延续,也跃升到了新的层次。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我看到了好几处有中文标识的建筑工地,也看到由中国人承建的高楼正拔地而起,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自豪感。修公路、架桥梁、建机场、办工厂,中国在斯里兰卡援建的项目很多。据悉,普特拉姆燃煤电站、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科伦坡国际机场高速路、汉班托塔港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都是由我国援建的,有的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据说,我国援助的发电厂还被印在斯里兰卡的货币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又为两国的合作拓展了空间。2018年7月下旬,由中国援建的斯里兰卡国家肾内专科医院又开工了。这些项目,在斯里兰卡正在产生或将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斯里兰卡,中国的游客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接待。一下飞机,有关人员就在机场为每个游客的手机免费换卡,每天的安排也非常周到,有些接待简直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了,令人十分感动。临别时,所有游客都不约而同地、自觉自愿地要为接待人员多付一些小费。

  在斯里兰卡,我寻访到了周总理及其他老一辈中国领导人的足迹,也感受到了中斯两国之间牢不可破的传统友谊。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治理餐厨垃圾,咋办好?

    在农业农村部1月8日进行的全国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上,该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要“杜绝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在此之前,该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饲喂过程中使用了餐厨剩余物。

  • 中工时评:美国建墙僵局何时破解

    从去年12月22日至今,美国政府部分“停摆”已有20多天,创下美国史上政府关门时间最久纪录。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不建墙无预算”,国会民主党人则决意与总统死磕到底。

  • 中工时评:老旧住宅电梯更换该由谁买单?

    高楼云集的上海市,服役超过15年的电梯已经有3万多台。根据该市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上海将全面实现对使用满15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进行远程监测

  • 中工时评:别让“不敢”成为教科书式执法的绊脚石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看做是官方对于“教科书式执法”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更多“教科书式”执法的一种呼吁。

人物

  • “杀鱼弟”的人生为何偏离正轨

    《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1月3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某菜场水产门市发生一起斗殴事件,网红“杀鱼弟”孟某和其父亲因卸货挪车纠纷,将男子陈某肋骨和鼻梁骨打骨折。目前,父子二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2010年,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个小男孩在自家鱼摊上手持菜刀,熟练地将一条条鱼开膛破肚。纯熟的杀鱼技巧、倔强犀利的眼神

  •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

  • 詹姆斯·沃森的“不赦之罪”

    1月15日,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上了热搜。沃森是诺贝尔奖得主,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却因为发表关于“种族智力论”和“基因差异论”被认为是种族歧视而遭到强烈抵制。

  • 致敬钱院士,非议可以休矣

    刚刚捧回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钱七虎院士,转身就将800万奖金一分不留地捐给了自己家乡的慈善事业。围绕该不该捐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热议。老科学家的善举打动了社会。年逾八旬的老人,辛劳了一辈子,头发花白依然坚守在科研岗位上,如今在这样的荣誉面前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