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民主将脱欧吊在了半空中-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英式民主将脱欧吊在了半空中

环球时报社评
2019-01-17 10:37:35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议会下院星期二否决了特雷莎·梅政府提出的脱欧协议,而且反对票比支持票多了230张,创下英国议会否决政府议案反对票超过支持票的纪录。

  梅政府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同时陷入困境的还有英国。梅政府的提案被否决后,人们一时间看不到英国可以产生替代方案的现实办法,脱欧悬在了半空中,这样的混乱局面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

  梅的方案为英国脱欧设定为期21个月的过渡期,在此期间,英国可以继续留在欧洲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内,但除了需支付390亿英镑来履行它对欧盟的财政义务,英国在过渡期内还要向欧盟支付成员国的年费。抨击者认为英国不再能参与欧盟的决策,同时却要履行责任,这将使英国国家主权蒙受损失。

  梅政府从执政之初就被称为“脱欧政府”,但梅的方案其实是为英国脱欧开出的隐晦的后悔药。英国脱欧无论怎么看都不是老谋深算的决定,有冲动的民粹色彩,它的真正落实是一份英国必须承受的战略风险,而英国社会的决心远不像公投结果展现得那么坚定。

  当代西方国家的民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民粹主义情绪,科学决策的理性元素不断受到排挤。党争的极化使得民粹主义成为各方争夺的资源,这进一步加快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流失。西方国家的民主过程近年爆出越来越大的冷门,让很多政治学者目瞪口呆。

  英国脱欧被战略界普遍认为是非理性的,它无异于英国的自我孤立,在规模作为竞争要素变得更加重要的今天,脱欧后的英国将失去参与主导重大国际事务的一些机会。但是英国脱欧派就是在一些巧合机缘的帮助下赢得了公投的胜利,这对他们来说很痛快,很多人拒绝去想由此而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其实英国作为整体是有些后悔的,否则梅政府就不会要求21个月的过渡期,脱欧脱得如此恋恋不舍了。但是英国决不会公开承认后悔,脱欧派从强硬的角度向梅的方案投反对票,可以看成英国人在这件事情上的面子。脱欧的执行方案一下子黄了,是事情更实质的一面。

  一拨人坚持脱欧,一拨人反对脱欧,梅政府提出折中方案,但它又被否了,而且很难产生替代方案,英国人做的事情就是这么拧巴,瞻前顾后。他们既没有断然脱欧,也没有明确收回脱欧的决定,事情在原地打转,英式民主制度成了这个国家犹豫不决、反复折腾的遮羞布。

  脱欧这么大的事情,既要民主,也需要最后的决断力。但是英国只有前面一半,后一半被前面那一半的扩张挤没了。可能影响国家21世纪命运的事情有点像是变成了儿戏,大家都很认真地做这个游戏,没人愿意或是有能力把剧场的灯打开,带公众回到现实。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玄妙了:英国会无协议脱欧吗?那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像是要拉英国回到政治上的“石器时代”。它意味着英国政府、议会都在国家的重要关头失效了。不能不说,仅仅这种可能性被很多媒体正经提及,就已经让英国的国家议事体制蒙羞。

  离脱欧的法定日期3月29日只剩下两个多月了,延期脱欧同样是很麻烦的事,而英国与放弃脱欧之间,可不是只有一层窗户纸。英国现在有点过一天算一天的味道。

  民主本是好东西,但怎么搞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不仅英国脱欧进退维谷,法国被“黄背心运动”搞得只好开展两个月的“全民大辩论”,而美国政府则处于关门中。西方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显然出了大问题,不过更大的问题可能是:西方几乎没有能力做针对这个问题的严肃反思。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詹姆斯·沃森的“不赦之罪”

    1月15日,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上了热搜。沃森是诺贝尔奖得主,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却因为发表关于“种族智力论”和“基因差异论”被认为是种族歧视而遭到强烈抵制。

  • 致敬钱院士,非议可以休矣

    刚刚捧回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钱七虎院士,转身就将800万奖金一分不留地捐给了自己家乡的慈善事业。围绕该不该捐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热议。老科学家的善举打动了社会。年逾八旬的老人,辛劳了一辈子,头发花白依然坚守在科研岗位上,如今在这样的荣誉面前

  • 牛犇:把有限生命活出精彩

    【人物】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故事】牛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1岁起从事表演工作,参演过一批脍炙人口的影片,因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为什么入党心愿能让声名卓著的老艺术家念念不忘?为什么耄耋之年的艺术家入党一事会牵动人心?为什么一人的夙愿达成代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声?除了个人的艺术修养让人敬重

  • 李万升:有格局的人生有宽度

    【人物】“全国劳模”李万升【故事】1983年,李万升自愿参军,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入伍第二年就入了党。1987年,他从部队复员一个人犹如一本书,“阅读”李万升这本“书”,离不开激情、善心与信念这三页。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