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御“有毒的后真相”-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如何抵御“有毒的后真相”

史安斌
2019-01-14 14:12:34  来源:环球时报

  如果把《牛津词典》2018年的年度热词“有毒的”,与2016的年度热词“后真相”组合到一起,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一脉相承、互为因果,共同折射出当下世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当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民众主要的新闻来源,脸书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占据新闻流量的80%、广告收入的90%,传统主流媒体已经被逼到几无“立锥空间”的境地。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信息渐趋碎片化,假新闻、流言蜚语、轶事绯闻呈现病毒式传播的趋势。

  与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不同,社交平台用户依赖一个个部落化的小圈子获得资讯,分享观点。然而,由于“圈内人”具有相似的价值观,致使他们每天得到的资讯经由了一次“立场的过滤”,观点相异的理念早已消弭于无形。加之“沉默螺旋”“寒蝉效应”在社交平台上益发凸显,用户为留在“朋友圈”内,不敢发表异见,否则就要陷入“退群”或“被踢出”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社交平台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功能加剧社群撕裂,侵蚀群体认同和社会共识的根基。

  由此,立场和情绪渐渐取代真相和真实。即使出现与自己立场和情绪截然相悖的证据,用户也倾向于抵触和无视这些信息,陷入难以自拔的“自证偏差”。无奈的是,传统主流媒体日渐式微,这样就丧失了最后一道抵御“后真相”的防线。社交平台用户无力去核查新闻的真假,传统媒体“自我纠正”的机制已不再受到公众的信任,朋友圈里的“以讹传讹”“以假乱真”成了常态,导致偏见和臆断被视为“客观现实”,由此,社交平台上的“圈子文化”强化、极化了非黑即白的立场和情感,事实和真相退居次席,甚至完全被忽视。

  造成“后真相”大行其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交平台所依赖的算法推荐。这些按照“算法”向其用户推送的所谓“新闻”,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与价值判断脱颖而出,用户完全不知情,这实际上是一片无人监管的“网络飞地”,而且这些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也不透明。更有甚者,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具备伪造和操控影像的能力,生成比文字更难识别的“深度假新闻”。2018年爆发的“脸书数据门”丑闻促使各国开始着手立法对社交平台进行更为严格的规制,为加强全球互联网治理和携手抵御“有毒的后真相”提供了新的契机。

  除了强化立法和执法部门的“他律”,社交平台用户的“自律”也不可或缺。2018年对美国社交平台用户的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和大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成为“低头族”的比例大大增长。相对而言,“后真相”及其所导致的“有毒”情绪在这部分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强化社交平台用户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后真相”的实质、“毒性”和危害性。

  要帮助社交平台用户认清以下几点:一、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后真相”往往只放大一面,营造的是“拟态现实”;二、当你认为朋友圈传播的事实或言论很有道理,那有可能是因为你知识储备太少,不要妄下判断,要采用多重信源互证的策略来加以检验;三、当无法立即判断信息真伪时,将其当作故事来看,不要基于此轻易下结论或发帖评论;四、当你在转发“炫耀”那些“后真相”时,要明白这种行为会招致别人的嘲笑甚至谴责,虽碍于情面,他们不会在朋友圈里挑明;五、网络水军无处不在,不要让自己裹挟其中,成为“乌合之众”。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极其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当携起手来,通过各种渠道共同抵御有毒的“后真相”,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平台文化。

        (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百姓眼中的“博士哥”

    百姓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哥”,不仅要有学问,更要有务实、担当、接地气的为民情怀和行动“博士哥”,刚到蕲春县横车镇工作就有一些干部群众这样称呼我,虽然我是蕲春有史以来第一个博士生镇长,但刚开始听到这个称呼

  • 从“电话大王”到“王牌”彩电 李东生的开拓故事

    四十年春风化雨,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改革先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12月18日起

  • 李志龙:成事,在于把心交给群众

    【人物】“牧区书记”李志龙【故事】从2001年进藏当兵、考学再到进入公务员队伍,李志龙在西藏已经待了十几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担任党委书记3年多来刚听说李志龙要到磁石乡工作,家人担心他身体,朋友觉得他“傻”。李志龙却说,“我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

  • 回归基层也是 一种人生逐梦

    1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了这么一则事迹: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光谷广场警务区二级高级警长姜盘勤,6年前主动从领导职务上退下来,重新做回一名普通的民警,1月9日完成了警察生涯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从事警察职业34年,基层干了12年,退休前的警衔是三级警监。姜盘勤的警察生涯扎扎实实,也可谓圆满。重归一线的6年,姜盘勤和战友破获各类案件37起,其中2016年破获伪基站诈骗案为全省规模最大。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