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温度”的中文课-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上“有温度”的中文课

胡立仁 操 海
2018-12-21 09:32: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外派汉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只有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产生更多文化的、认知的、情感的“交集”,语言才有生命,课堂才有温度,学生才能乐在其中而心向往之。

  中文教学要依托文本,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文本。要善于从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取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丰富课文内容,拉近汉语与学生的距离。比如教学“实现”和“梦想”这两个词语,我们选取刚刚获得“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铜奖的林伟培同学现场领奖照片作为教学材料,并请该同学从“怎样结缘数学”“付出哪些努力”“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3个方面,和同学分享自己获奖的故事。学生边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边理解“梦想”的含义,同时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艰辛付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选词填空题目中,尽可能以学生为素材设计练习题。比如:“珊妮同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同学们对她很服气”……在选取事例时,最好是正面的,表明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期许、欣赏,使学生“亲其师”,然后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汉字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源自于其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尝试利用造字法,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描述中学习汉字,学生乐学并且记忆牢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开设“汉字每天一讲”,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汉字,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了解它的来历,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其他同学听;同时,我们开设“啄木鸟医院”,诊断出易错生词,并用一面墙展示易错汉字,鼓励学生讲述记忆小窍门。这些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对于正确牢固认读生词大有裨益。

  除了保证课堂的趣味性,课堂上如果遇到爱动的学生怎么办?作为外派汉语老师,怎样处理才较为合适呢?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趋利避害才是最好的方式。从学习风格视角分析,一般有视觉性学习、听觉性学习、动觉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4种类型。爱动的学生大都偏爱动觉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尽量设计如绘画展示、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课文故事串烧等活动,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比如,在教学《因小失大》这一课前,通过设计听写比赛,结合分数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因一个词语不会写而停下来,以至于耽误了后面的听写,这种做法就是“因小失大”。然后设计一个问题:课文中的“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做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当一个教师敢于从讲台上走下来,用心和学生一起讨论、质疑、展示,并和学生一样参与评价,这样的课堂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温情。在教学商务汉语《接机》时,我们和学生自由组合,一共分成5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当评委组)。以“你中国的同学乘坐飞机,从北京赶到马尼拉为你庆祝生日”为话题开展对话,具体要求是,运用课文中至少5个中文词语,字数不少于80个。在经过小组合作商讨准备后,采用抽签方式确定上台展示顺序。4个表演小组或通过设计“握手”,或通过设计“打电话”,或通过设计“拥抱”,或通过设计“取行李”,均巧妙地将对话集中在一个故事中完成。

  总之,中文课一定要接地气,让学生感觉中文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作为外派汉语老师,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学生,和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中文才有温度,课堂才有温度,学生才会亲近中文、学好中文。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注意从“后移的发际线”反思问题

    最近,一张85后民警的“发际线照”刷屏。这名叫王强的民警工作十年出头,发际线已经后移到了几乎头顶的位置,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不仅地方干部辛苦,很多部队基层干部同样如此。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个旅的机关干部,竟有八九名干部脱发,发际线后移并不鲜见。以至于一些干部自嘲,“躲过了突出的腰间盘却没有逃过后移的发际线”。

  • 40年,六个故事,正能量满满的大师力作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改革开放40年,人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一位老师的40年总结。六个故事,正能量满满的,适合家人朋友共欣赏。妙语连珠落玉盘,潮语如星满天撒!

  • 郑举选:改革要奔着问题去

    外国人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参观购物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两位武汉人茅永红、郑举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武汉“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茅永红是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郑举选是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格里希是武汉引进的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他们都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殊荣,对武汉是鼓舞和激励。

  • 可怕的不是明星读书少 而是阅读被贬低

    马思纯爱不爱读张爱玲,读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价值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最近,女演员马思纯又“火”了一回。不过,这一回让她成为舆论焦点的,并非演艺新作,而是一件与“读书”有关的事——在抒发“读后感”时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