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要在争吵的世界推动新共识-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G20要在争吵的世界推动新共识

廖峥嵘
2018-11-26 15:32:05  来源:环球时报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本周末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这个由七国集团(G7)财长1999年倡议成立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金融危机后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现在更是取代传统的G7,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定期商讨世界经济大势、寻求应对之道的首选平台。

  如今的G20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引领,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大趋势,比G7有更广泛的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约为1/4。21世纪头7年里,它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上升到一半左右。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3/4都得益于新兴市场。现在G20固定成员既有G7等原来的传统工业强国,也包括金砖国家和“新钻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更能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急迫和长期挑战。

  另外G20机制上较灵活,便于凝聚共识。G20一开始定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的非正式论坛,无常设秘书处,这固然带来执行力与效率方面的一些损失,但正因是非正式磋商,也更有利于领导人们讨论和处理更宏大、更具普遍性的全球经济重大议题。自其成立以来,G20不但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充当了应急指挥员,在危机转向复苏、复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重大节点也都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日益成为主要经济体日益依赖的协调联系机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G20的关注点不断延伸到增长动能转换、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国际税收合作等更为宏大和长远的全球议题上,在凝聚全球共识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

  回头来看,2008年起G20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的初心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那场危机原爆于美国,迅速波及全球,不但导致美欧在全球治理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也暴露了美欧治理模式的重大缺陷。在美欧都感到应对乏力的情况下,引入新兴市场力量加入全球治理领导集团成为必然选择。这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渡难关、协作共治的先例。正因如此,这场危机才未酿成“大萧条”,未将世界引向以邻为壑、兵戈相向的灾难。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G20峰会“横空出世”,全球经济治理的面貌焕然一新。即便在后危机时代全球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经济全球化仍能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已经走过一段不同寻常岁月的G20,现在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世界经济刚从10年前爆发的那场危机中缓慢复苏过来,进入稳定扩张期,许多经济体的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这原本正是推进结构改革的良机,但主要大国的经济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却掀起一波新高潮,将本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引向外部,故意无视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经合组织近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称,影响世界经济软着陆的两大风险正在升高,一是关税战造成贸易和投资下滑,二是美国加息和美元走强导致新兴市场面临更大资金流出压力。

  两大风险均来自主要大国的政策调整。更令人担忧的是,没有国际金融危机这样迫在眉睫的威胁,主要大国似乎有暇质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甚至做出世界重又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的判断,以竞争对手对其实行“经济侵略”、威胁其“国家安全”为名,将经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视多边协定约束,挑起全球性贸易摩擦。最近一两年来的不少多边国际会议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相关各方明显共识减少、分歧加深,有时甚至伴随激烈的辩论和争执。一些会议打破成立以来的惯例,在未达成联合公报文件的情况下就不欢而散。

  一个国际社会不能不直面的现实是,2008年以来因应对全球性急迫挑战而形成的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精神,正在面临流失的危险。如果以竞争性压倒合作性来定义当今世界发展的性质,那就必然导致政策理念退回到各自为战、强者通吃的逻辑。但在全球化已发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这显然不是现实,也是世界各国都无法承受的倒退。

  一直以来,G20会议都是展示国际社会多变协作共治的窗口,现在这个时候,它变得愈发重要了。阿根廷G20峰会举行的当下,适逢全球性贸易摩擦升级、WTO改革争议激化、局部地缘矛盾横生枝节。如果各方不能秉持开放合作精神,不能坚决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体系,而是任由少数派争议压倒多数派共识,将单边挑起的矛盾从一个国际场合带到另一个国际场合,那么本次会议很可能会令世人失望。

  相反,如果有关各方能够拿出勇气和担当,着眼于全球而非固守个体利益,抑制保护主义冲动,在缓解贸易关系紧张、推动WTO改革、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新共识,则世人甚幸。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特别是主要经济体重拾协调共治的G20精神。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但不均衡性在增长、下行风险在上升,前路仍然滩多浪急,各国唯有同舟共济、未雨绸缪,方可共同安抵彼岸。

        (作者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孔乐琪

    近日,网上热传一段视频,是美国电影学院编剧系的中国留学生孔乐琪的毕业演讲。对她的演讲,很多人这么评价:“害羞内敛”是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这段话将这个女孩置于中国/美国的二元语境中:外国(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作者试图代表中国人对这种看法作出某种回应。

  • 榜样光辉润泽新时代共产党人

    11月23日上午,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光辉一生,榜样永世。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

  • 关注脱贫攻坚,关爱扶贫干部

    据媒体报道,日前,云南大关县3名扶贫干部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其中一名年仅26岁的90后女干部遇难,另外两人受伤。遇难者王秋婷是大关县纪委监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这起车祸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遇难者扶贫干部的特殊身份。消除贫困是人类的一个共同难题,脱贫攻坚是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改变命运的一个重大契机。

  • 除了“背影”,他还定义了中文系

    作为作家、学者的朱自清已经被谈论很多,其业绩已经载入文学史和学术史。但朱自清先生作为中文学科构建者和探索者的工作笔者是1994年夏季来清华工作的,那时中文系在文南楼,全系教师聚会的会议室墙壁上,挂着国学院四大导师和中文系教授朱自清、闻一多的画像。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