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访亚洲,中国是永恒的背景乐-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美防长访亚洲,中国是永恒的背景乐

环球时报社评
2018-10-18 14:58:15  来源:环球时报

  被特朗普公开表示有可能离职的美国防长马蒂斯16日至17日访问越南,这次访问被广泛指出是美国防长一年之内罕见的第二次越南之行。另外,马蒂斯上任不到两年,他共与越南防长见了5次面,这些简单的数字纪录了美越军事合作的热度。

  马蒂斯一年两访越南,当然是冲着中国去的。美越频密的这种交往似乎向中国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微妙效果至少存在于舆论的分析中。

  对中国来说,承受美越军事合作所释放的清晰或含混信号,这是我们成长为区域大国之后就必须有的基本功。防止任何大国在某个区域拥有可能超过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是美国作为唯一霸权国家的强迫症。而美国搞“离岸平衡”,又会让一些区域内实力次强或较弱的国家产生某种安全感,所以这样的纵横捭阖会不断发生下去。

  中越有着很强的政治及经济联系,在全球格局下算得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了。同时两国又有难以化解的领土主权纷争,该纷争一旦管控不好,就可能形成主导两国相互认识的阵痛,这为美国插进来搅和制造了机会。

  在中美越这个“三角”中,中美角色的相互竞争性越来越明显了,这会增加越南在中美之间搞“平衡外交”的筹码,同时也会提高它这样做的难度。华盛顿会有借越南牵制中国的更大愿望,北京也会增加这方面的警惕性,而如何对待同美国的防务合作,不让它所释放的信号对中越合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就成为河内需要认真权衡的事情。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重大意义同域内各国领土声索的意义难分先后。让发展与合作成为南海地区的共同主题显然比各国保卫各自所声索领土的决心相互碰撞更符合各方利益。在这个价值判断上,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是一致的。

  但美国的利益与南海地区国家在这方面却是不一致的。华盛顿恰恰希望各国在南海地区彼此对抗,并且由这种对抗主导南海形势。美国与菲越在安全上联手,划出它们与中国的鸿沟,这样美国在南海的作用就有了战略上的着落。

  然而现在的形势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合作不断扩大,领土问题得到越来越有效的管控,美国在南海的野心更多时候只能漂泊在海上,进港登陆的机会在减少。

  接待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这是越南的主权。与此同时,美越防务官员频繁互动,引来针对中国的解读又是广泛存在的。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那些解读,不使它们产生对中越关系的破坏力,这恐怕是河内的一种责任,而且也符合河内的利益。

  南海地区和平与安全最有效的形成途径显然是域内国家通过机制化方式共同塑造它,靠引入外力来刺激域内和平路线的形成,是有高风险的。不能被域外力量牵了牛鼻子,由它来决定南海地区和平还是动荡,这样的警觉,南海国家都不应松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社会注意力不应消磨在无意义狂欢中

    如果人们都满足和热衷于对“无意义”的追捧,满足于在“无意义狂欢”中沉浸,公共传播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沦为纯粹的“流量导向”。在信息时代,尽管网络空间所能容纳的资讯量貌似无限庞大,但个体的注意力和时间精力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流量经济的兴起

  • 我认识的保罗·艾伦

    微软共同创始人保罗·艾伦于15日因非霍奇金淋巴癌逝世,终年65岁。就像保罗,他的一生虽然不长,但做了许多对人类有意义的探索,应该是很值的一生。

  • “狂奔小姐姐”用暖心善举提升文明空间

    在武汉地铁3号线后湖大道站,地铁工作人员周淼五秒飞速跑到电扶梯扶起老人。这一幕被视频记录,迅速火遍全网,全国网友称周淼为“狂奔小姐姐”,纷纷为她点赞。

  • 王泽山:国家需要,就是使命

    有人问王泽山,1996年时你就已经61岁了,两次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似乎可以功成身退了,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王泽山说火炸药是一门研究“热”的学问,可这个专业本身是个“冷门”——基础、枯燥,甚至危险,要坐冷板凳,很多人说搞火炸药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