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建中国”?美国人自己都不信-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美国重建中国”?美国人自己都不信

张文宗
2018-10-15 15:32:09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副总统彭斯不久前在哈德逊研究所演讲时,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辜负了美国期许的国家,他在演讲中显露出满腹委屈的“救世主”心态,同时摆出一副要对华全面用强的姿态。彭斯任印第安纳州州长期间,曾身体力行推动该州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了解中美经济关系互利双赢的本质。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背景下,彭斯附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美国在过去25年里“重建了中国”的说法。不管彭斯本人或其他美国官员信不信这套说辞,这一夸张性的表述都让人匪夷所思。

  “重建”通常和战争之后的经济快速复兴联系在一起。如果说美国内战后的重建靠的是美国人自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重建离不开美国的帮助,大体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近十多年里,美国在南亚、中东和北非先后发动和参与了几场战争,但至今也没能帮助被战火和动荡蹂躏过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完成战后重建,甚至已经公开放弃重建的目标。美国尚没能力“重建”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何况十几亿人口的中国,“重建中国”说可谓大言不惭、自作多情。

  要说美国在经济上没帮助过中国,当然不厚道。中美建交以来,尤其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步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经贸和金融体系,美国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上,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的意义同样不容否认。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相得益彰,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这些,并希望能继续和美国做生意,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很关心。

  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中国制造”的声誉、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首先靠的是亿万“打工仔”“打工妹”、农民、企业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等各行业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美国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发展有所贡献,但要说“美国重建了中国”,恐怕高盛、通用电气、惠普、可口可乐、沃尔玛等这些公司不认可,美国商会不认可,就连欧洲、日本、台湾、香港、东南亚的投资者都会苦笑,中国私营企业的老板们和国企老总更会直摇头。

  美国以商业立国,现代商业高度发达,商业精神和商战经验世界闻名。中美经贸往来若非互利双赢,怎能持续几十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经商利润丰厚,美国对华出口为美国工人、农民和工程师创造了大量就业。中国的对美出口,给美国民众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压低了美国的通胀。当然,不同经济部门从国际贸易中的收益是不一样的。对美国“铁锈带”重工业衰落和工人收入停滞,美国领导人念兹在兹,但自动化导致“机器取代人”、工会强大削弱企业竞争力是经济学常识。退一步讲,美国一直声称自己是个注重竞争、不怕竞争的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如果没有更高的工作技能,高工资的工人本来就竞争不过低工资的工人。国家要做的是鼓励和推动产业转型与科技进步,政府和企业也需要给工人提供技能培训,社会安全网则可以发挥兜底的作用。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可以给予贸易保护,但大规模的保护“保护的一定是落后”,既损害其他产业和群体的利益,削弱企业和国家经济竞争力,也难以长远。

  美国“铁锈带”有问题、白人蓝领有不满,这些是事实,美国领导人看到了,全世界也注意到了。但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建制派,归咎于外部世界,归咎于中国,其实是偷懒的做法。在中期选举临近的背景下,如果因选举需要进一步诉诸短期行为和极端做法,在宣传上以偏概全、渲染悲情,方式上转移矛盾、制造危机,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起美国国内和外部世界更强烈的反弹,加剧自身的困境。

  美国一些精英认为“中国占了美国便宜”,这种看法根深蒂固。美国政府给中国贴上的“掠夺性贸易”“国家资本主义”等标签同样错得离谱。中国批驳那些谬论,但期待说服对方“改邪归正”并不容易。毕竟,偏执、夸张已经成为本届美国政府的风格。但中国还是要在摆事实和讲道理上下点功夫,目的是让支持中美经济往来、支持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多数美国人有信心,也让国际社会看清对错,不被一些蛊惑性的宣传蒙蔽。

  美国经济虽然蕴含风险,但总体形势不错。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边夸耀其“历史性政绩”,一边却把美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描绘得一团漆黑。如果非要讲“重建”,中国本来也是有意帮助美国政府“重建美国”的。中国曾表示不管美国是否加入“一带一路”,都愿参与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还承诺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加大对美国的投资,以使中美经贸关系更平衡,使更多美国人享受到中美经贸合作的好处。但美国政府把中国视为对手,提出的谈判要价让中国无法接受,宁可让自己的选民受损失也要压制中国。美国如此铁了心要和中国过不去,能让中国怎么办呢。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美国政治室主任)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 李蓓:用“透视眼”为战鹰探伤

    人物小传:李蓓,航利集团压气机故障检查员,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技术能手。曾荣获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工厂“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若非这身蓝色工装,你很难将李蓓和工匠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 千里追逃,让行贿人寸步难行

    “他不在的日子,我整天做噩梦,担心丈夫在缅甸吸毒、赌钱,害怕他被人陷害。这样的日子算是熬到了头,他回来了今年7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外逃人员程志友在中缅边境的打洛口岸被顺利交接入境。这是该市监察体制改革后,首个在境外被抓获的行贿犯罪嫌疑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