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客观看待国际政治中的“勒庞现象”
丁建庭
//www.workercn.cn2017-05-04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法国总统选举定于5月7日举行第二轮投票,“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将迎来终极对决。在民粹思潮涌动欧洲、反全球化呼声高涨、“黑天鹅”随时可能飞起的背景下,这场对决也是深刻观察法国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的重要窗口。

  马克龙是法国中间派独立候选人,勒庞则是极右翼政党推选的候选人。两人的共同之处,都代表了改变——不同于传统主流政党政治的改变。在本次法国总统选举中,多位“反体制”候选人之所以表现突出,根本原因在于法国民众对改变有着高度期许。不过,两人在改变的方向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从一开始,两人的竞选纲领就严重对立,尤其在欧洲和移民问题上。勒庞主张脱离欧元区并终结申根条约,同时严格限制移民;马克龙则支持全球化,主张改革国家干预过度的经济制度,建议在全欧发起民主协商,最终达成一个被全体成员国接受的条约。法国《世界报》将两人之争称为“两个法国之争”:一个代表开放、前进、革新的法国;一个代表保守、锁国、民族主义的法国,“他们几乎每条政纲都是相互对立的”。

  法国大选的结果,也许会像许多精英和媒体预测的那样,最后是马克龙在终极对决中胜出。但对于一个长期在政治舞台上被边缘化的极右翼政党来说,勒庞能够杀入最后的决战,已然算是不小的胜利,如同15年前的老勒庞一样。放在今时今日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勒庞这样的极右翼政客脱颖而出,还是小概率事件吗?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不难发现国际政治的风向标正呈现右转趋势,许多看似小概率的事件,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比如,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反精英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中右翼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崛起。这些“黑天鹅”事件有许多共性之处,类似勒庞这样的右翼政客也不独在法国存在。可以说,勒庞代表群体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国际政治中的“勒庞现象”也不会轻易消退。

  就当前的表现来看,“勒庞现象”呈现出反体制、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等特征,处处透露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立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主张和立场与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背离。如果用精英主义的话语,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尽管人们有种种不喜欢的理由,但不要忘记“存在即合理”,在“勒庞现象”的背后是民意的支撑。究其根本,就在于这些政策主张满足了一部分人特别是底层民众的期望。这样的社会心理,映照的是许多国家迟迟走不出发展困境的社会现实,突出表现在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和贫困率居高不下、移民问题愈发严重,等等。与此同时,传统政党政客应对无力、办法不多,没有让民众看到和感受到走出困境的希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改变的迫切期待,人们转而支持一些鼓吹极端政策主张的政党政客。对于深陷困境的底层民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试错?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瓦莱丽·伊古内所分析,当传统政党未能解决现实问题时,“国民阵线”却回应了工薪阶层的现实忧虑,并利用人们面对全球化以及难民潮的迷茫乘虚而入。这一分析适用于许多国家,也是“勒庞现象”产生之根本。只要滋生极右翼的社会土壤存在,“勒庞现象”就会生根发芽,甚至长为参天大树。机会是公平的,人们更多时候也是遵从文明所向的,但如果传统精英一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焦虑中的人们不可避免会剑走偏锋,选择特朗普、支持勒庞,你也很难从人类文明和理想主义的角度去说服人们抵制“勒庞现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