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刺大使轧平民袭清真寺,世界好乱
环球时报社论
//www.workercn.cn2016-12-21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欧洲时间19日晚上,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遭枪击身亡,袭击者高呼“不要忘记阿勒颇,不要忘记叙利亚”。一辆重型卡车冲入柏林市一个广场上人群密集的圣诞市场,至少造成12人死亡。另外在瑞士的苏黎世一座清真寺遭到枪击,至少3人受伤。

  这三件事彼此不相连,但又像押上了世界动荡的韵,带来总体上的冲击。枪杀大使可以被归入顶级外交事件,所以在第一时间有人联想到1914年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事件。幸亏俄土关系正在全面改善中,俄土领导人迅速同声谴责这一事件有破坏俄土关系的图谋。如果此事发生在去年土耳其击落俄战机的那段时间,后果将不堪设想。

  柏林的悲剧迅速被默克尔总理暂定为“恐怖袭击”,它几乎是今年7月14日法国尼斯卡车恐袭轧死80多人事件的翻版,也是德国近年来遭遇的最严重恐袭。德国不再安全,这件事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悲伤的符号,可以想见,移民政策会受到多么激烈的更多反对,欧洲右翼更有话说了。

  瑞士苏黎世事件没有造成死亡,但该袭击发生在清真寺里,性质极其恶劣,有激化宗教矛盾的潜在能量。如果欧洲的宗教场所不断发生袭击,那块土地就会朝着“中东化”去了。

  如此严峻的事态,但人们又能怎样?除了谴责、抨击一番,对症下药的治理很难。如今的恐袭形形色色,越来越无底线,发动恐袭者的身份十分复杂,它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几无规律。

  恐袭之恶,千夫所指。然而恐怖分子又那么慷慨激昂,一副英勇悲壮的样子。看看那位杀害俄罗斯大使的22岁土耳其青年,对罪行毫无耻感,高呼着口号,对将被击毙没有畏惧。围绕基本的善恶,人类社会仍远未达成坚定的共识,或者说共识的覆盖度尚有大量死角。

  一个小小的叙利亚,那里活跃着“伊斯兰国”,有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厘清它们之间的政治逻辑按说并不难,全世界的力量收拾那里真正的恶势力也不难。但那里的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谁为恶,谁为善,以及该不该所有力量联合起来铲除“伊斯兰国”,世界争论纷纷。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第一时间把柏林发生的事定义成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分子“屠杀基督徒”,是“他们全球圣战的一部分”。这样的定性在一些人听来是很给力的,但一位美国当选总统这样说话好吗?

  世界真的有些乱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却在价值分歧和思想隔阂面前一筹莫展,利益纠纷把种种仇恨点燃。现在是人类最强大的时候,也是面对问题和困难最无能为力的时候。

  全球化似乎在倒退,然而各种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撤退都比前进时的风险更大,更难做到秩序的有效、完整。可以预见,欧洲如果走向极端保守主义,很可能会付出比我们迄今看到的更多代价。

  中国将面临考验。我们既要走向世界,又不能像以往的大国那样四处结仇,轻易卷入遥远世界的各种冲突中。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高处不胜寒,是以往大国的普遍经验。中国会是更有智慧的那一个吗?时间将做出回答。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