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一言不合又“开撕”,缅北到底怎么了
鲍志鹏
//www.workercn.cn2016-11-25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20日,缅北武装冲突再次爆发。这是缅北多支民族武装自去年2月果敢战事以来首次大规模联合行动,暴露了近年来缅甸政治改革进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体现了缅甸民族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政治经济利益矛盾远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

  果敢同盟军(MNDAA),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若开军(AA)、和克钦独立军(KIA)这4支武装近年与政府军的的零星冲突从未间断过,此次的规模较2015年初果敢冲突之后的零星交火规模更大,产生的冲击波威胁到了中国西南边境安全,引发了中国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

  此次4支民族地方武装选择在这个时间突然对政府军发难,不得不使人与最近掸邦地区的局势联系起来。最近在缅甸掸邦地区,一面佤邦联合军(UWSA)约600余士兵在未进行事前通报的情况下进入勐拉军控制的掸邦第四特区辖区,导致这一对本是长期盟友的武装发生了严重对峙,出乎外界预料。另一面已经在2015年10月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的恢复掸邦委员会(RCSS)即南掸邦军(SSA-S)又与政府军重新爆发了武装冲突,而南掸邦军自去年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后又一直与德昂军处于交火状态。结合这些背景,缅北局势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就这4支民地地方武装的情况来说,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军在经历了2015年2月至6月激烈交火后,同盟军虽然宣布单方面停火,但是冲突在2015年10月再次爆发。德昂军则与政府军一直交火不断。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的武装交火一直在持续进行,特别是在2015年7月至11月和2016年4月至8月间尤为集中。在2016年上半年,在北掸邦地区难民的人数达12000人。虽然其中的大多数后来返回家园,但是至今仍有3000名百姓流离失所。2016年9月的统计显示武装冲突在克耶邦导致了约4000多人流离失所。

  2015年10月在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的主持下,15家与政府签署过停火协议的武装中有8家民族地方武装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NCA)。表面上看,这是缅甸经历了近70年民族武装冲突后取得的一次历史性成就,但是不得不说表面光鲜的协议背后隐藏着严重缺陷。由于签署协议时缅甸政府军与这4支民族地方武装的冲突仍在持续,4支民地武均未参加会议。虽然在全国停火协议之前的谈判期间,成立于2013年民族地方武装拉咱峰会(拉咱为克钦独立军总部,会议是由克钦独立军组织的),代表民地武方面的全国停火协调小组(NCCT)曾经为这4支武装争取过签字方地位,但是时任总统吴登盛表示政府只接受已经与政府方面单独签署了停火协议的民地武参加全国停火协议的签字,所以共同参与了2015年初果敢冲突的4支武装没能为自己赚来合法的政治地位。

  全国停火协议为缅甸政府与各民地武之间全国性政治谈判拉开了序幕,许多事关各方重大利益的问题,如实行联邦制、民族地方武装地位、军队整编、以及关于停火监督期间军事上的技术问题等都将在期间的政治谈判中涉及。通过将零散的双边停火协议整合为全国性停火协议,再到停火协议后的政治谈判,最后直到可能的政治和解,后民主化时代缅甸政府的民族和解之路走得看似顺风顺水。2015年10月15日至17日,落实全国停火协议执行的联合执行协调会议上成立了负责军事和停火事宜的“停火联合监督委员会(JMC)”和负责政治对话的“联邦和平对话联合委员会(UPDJC)”,其后政治谈判的各项工作随即展开。

  在全国停火协议签署之后,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21彬龙会议”即和平大会。在会议筹备期间,政府曾经与若开、德昂、果敢三支民地武进行了谈判。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曾经表示可以考虑采用印尼亚奇、尼泊尔和北爱尔兰解决民族地方武装的模式解决这些民地武的地位问题,但是这些提议并没有得到这几支民地武的响应。政府方面坚持没有签署全国停火协议的民地武不能参加以后的政治谈判。虽然克钦独立军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在彬龙会议开幕前召集17家民地武在其辖区内的小镇迈扎央举行了会议协调各自立场,但是最终这4家民地武并未活邀参加8月31日9月3日的“21世纪彬龙会议”。

  由此可见,武装冲突表明了被排除在国家政治和解进程之外的4家民族地方武装的不安与不满。无法参与政治进程,就难以为自己的武装地位获得明确的法律保证,这在法理上和政治上显然将这四家民地武置于十分尴尬的位置。虽然在民地武中克钦独立军一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依靠其他签字的民地武在政治谈判过程中替自己争取利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直与政府对抗下去显然不符合这几支民地武的利益,可是放弃武装则更无异于自杀。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续,这次的冲突不仅是前期军事冲突积累能量的集中释放,也是四家民地武为争取有利政治地位的一次冒险。而这种对抗,不但在缅甸独立后的吴努、奈温时期一直存在,即便在奈温倒台后,这样的对抗也从未停歇。

  此次4支民地武与政府军的大规模冲突,基本可以认定是预谋联络后的结果。对冲突时间点的选择的审视则须放在缅甸政府当下缅甸正在推进的国家和解进程中加以考量。政府急于推进国家和解进程的努力使得目前这几支民地武处于进退难舍的尴尬境地中:退则意味着满足军方要求放下武器,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收不回来的沉没成本;进则要继续面对坚持“以打促谈”的缅甸政府军的武力威胁,没有合法的地位身份,就需要在缅甸的国家政治议程中艰难地寻找缝隙。 在目前缅甸的“政府-军方”二元政治结构下,全国民主联盟领导的民选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可能在事关国家统一的敏感问题上违背军方的意志向民族地方武装妥协。民族地方武装要想在这种格局中寻找缝隙加以利用,最终迫使军方彻底妥协恐怕将面临巨大阻力。    

  笔者认为,目前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的实力对比,政府军明显占据优势。缺乏重型武器和持久支撑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参与冲突的民地武即使取得了战场上短暂性的优势,也不可能最终换来决定性的大胜。但是,缅甸政府军以目前的实力消灭这些武装力量几乎没有可能。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允许边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不会容忍大规模的冲突持续发酵升温。2015年果敢冲突导致中国边民死伤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在两会期间的答记者问中指出:“不允许任何人在中国的家门口生事!”在此次缅北武装冲突发生后,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中国军队正保持高度戒备,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中方边民生命财产安全。短时间的剧烈冲突不会持久,而长期的对峙或小规模的零星冲突则会继续成为缅北地区的常态。在缅甸既有的“政府-军方”二元政治架构不发生根本变革的条件下,缅北的枪声不会真正停歇,缅甸民地武与政府军的小规模冲突及对峙仍将继续,缅甸民族和解的进程仍然艰巨而漫长。(作者是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