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俄土握手是面“多棱镜”
郝薇薇
//www.workercn.cn2016-08-11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曾经俯首谈笑,也曾“背后捅刀”。8月9日,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湾畔的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迎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时,世界关注,两位“强人”将以怎样的方式开启两国关系冰冻8个多月后的首次面谈。10秒钟的握手不咸不淡,2小时的小范围会谈不冷不热。相逢一笑易,怨仇尽泯难。

  走进康斯坦丁宫希腊厅时,埃尔多安首先见到的是普京的黑色背影。黑色西装搭配黑色灰纹领带,俄罗斯总统的肃穆装束令人玩味。“第一次”总是艰难,双方遣词造句十分谨慎,埃尔多安看起来波澜不惊,普京则时不时露出心不在焉的神情,这是他表达某种情绪的惯常方式。

  客观说,俄土关系转圜对莫斯科和安卡拉都是利好,不仅有利两国改善当下的战略处境,也为各自疲软的经济注入利好因子,所以双方一直相向而行。不过,相较莫斯科的不疾不徐,安卡拉重启关系的愿望似乎更加急迫。土耳其《曙光报》直言不讳地说,由于西方朋友在未遂政变后的“两面派立场”,土耳其需要表明,它在这个地区并不孤单,并且有能力找到替代伙伴。

  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在埃尔多安访俄之前进行的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对土耳其仍抱有负面情绪。一些俄罗斯网民对今年3月本国排球俱乐部在伊斯坦布尔比赛时被扔垃圾的遭遇记忆犹新。这样的舆情之下,此次“普埃会”没有签署任何成果文件也便不足为奇。事实上,在埃尔多安发来道歉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莫斯科方面所采取的实质性举动仅仅是取消对土耳其旅游禁令而已。这一次的圣彼得堡会晤,普京也只是答应“尽快”恢复俄土间包机业务并“逐步取消”对土耳其的经济限制措施。至于土方颇为关切的取消食品禁运问题,俄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给出的时间表是“不排除年底之前”。

  俄罗斯人对埃尔多安的“善变”心有余悸,安卡拉“转向”莫斯科究竟是战略调整还是权宜之计,仍需时间给出答案。一方面,土耳其暂无意改变其通过北约与欧美的军事结盟;另一方面,俄土双方在叙利亚的博弈以及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纠葛复杂难解。从这一次“普埃会”来看,双方并未公开传递出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缩小的讯息。俄土恩怨延宕数百年,两个颇富雄心的国家为争夺领土与地区影响力交战十余次之多。普京的“大欧亚”梦想与埃尔多安的“新奥斯曼主义”能否兼容,仍是未知。

  即便如此,套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西方对俄土走近“感到不安”。埃尔多安访俄之前,美国国务院关于美土关系和俄土关系不是“零和游戏”的表态令人觉得言不由衷。大抵是预计到俄土双方将在重启“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项目上取得进展,埃尔多安访俄前一天,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突然单方面宣称,保俄双方将成立恢复“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工作组。有趣的是,当初恰是鲍里索夫在欧盟和美国压力之下放弃了途经保加利亚向南欧国家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南溪”项目,致使俄罗斯转向“土耳其流”,与土耳其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西方媒体中,俄罗斯与土耳其越来越被描绘成具有反西方情绪的“非民主国家”。事实上,这两个欧亚大国曾非常渴望投入西方的怀抱。如今,他们却与西方保持距离甚至疏远,关系陷入数十年来最低点。访俄之前,埃尔多安对欧盟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拖沓颇为抱怨:“欧盟愚弄了土耳其53年……欧盟应放弃双重标准的政策。”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俄土握手是面“多棱镜”,折射出当前欧亚乃至国际格局演变的分化聚合。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对俄土走近,西方与其不安与泛酸,不如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