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张敬伟:伊拉克总理访华,美国怎么想?
//www.workercn.cn2015-12-25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中东地区很不太平。除了IS(伊斯兰国)肆虐,还有美欧和俄罗斯以及中东逊尼派和什叶派围绕叙利亚的争夺战。尤其是,土耳其近日以训练伊拉克地方反恐武装的名义,一支小型装甲部队进入伊拉克境内,更使海湾地区的局势变得复杂。伊拉克问题也浮上台面,成为中东乱局的另一焦点。

  作为美国布什时代反恐战争的成果,伊拉克政府并不令美国政府满意。因为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政局动荡,美国属意的民选政府并未按照美国的“民主路径”前行,什叶派分得了更多的权力蛋糕,而且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增强。可以说,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实现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反而导致了中东局势的紊乱。无论叙利亚问题,还是IS逆势而起,其实都是小布什时代的伊拉克战争惹的祸。而奥巴马的中东回撤战略,则使中东乱局更加混乱。

  土耳其入侵伊拉克,国际社会奉劝土耳其撤军无果。美国总统奥巴马施压之下,土耳其才不得不撤军。此举虽然凸显美国在中东绝对的影响力,但也造成了负面效果。在土耳其和伊拉克之间,美国更信任前者,不仅因为土耳其和美国同属于北约成员,而且在中东反恐战争中,美国需要借用土耳其的空军基地。现任阿巴迪政府的什叶派特征,则让美国对伊拉克充满不信任。

  从反击IS到土耳其入侵,伊拉克政府也呈现出渐趋多元的外交政策。既不仅仅依靠美国——双方曾经因为IS崛起而相互埋怨,伊拉克和伊朗及俄罗斯的关系也在改善。在此情势下,伊拉克、叙利亚和打击IS其实折射了中东地区普遍性的博弈难题——美欧和逊尼派国家与俄罗斯和什叶派国家的较量。

  伊拉克现在作出了新选择,提升和中国的战略关系。12月22日-23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会见了阿巴迪,中伊两国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阿巴迪此时访华,让国际社会颇多解读。对伊拉克而言,这个动乱的中东大国,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意味深长。分析家们可以解读为伊拉克对美关系的失望性调整。美国中东战略回撤已是不可避免,而且由于伊拉克政府由什叶派主导,美伊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加之中东反恐的多边博弈和拉锯,靠美国反恐也不靠谱。打击IS,伊拉克越来越倾向于在美国之外,同时借力俄罗斯和伊朗。多边选择下的利益外交,成为伊拉克现政府的不二选择。土耳其入侵事件的影响,对伊拉克更是不小的刺激。如何恢复曾经的中东大国地位,也成为伊拉克政府的现实使命。

  简言之,一方面是要反恐,实现国家和平和稳定,而且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独立。另一方面,伊拉克还须将国家重建提上重要日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更要者,中国在推展“一带一路”战略,伊拉克是重要的节点国家。既要利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实现伊拉克国内和平;又要利用中国的资本和产能项目,恢复国家重建。这是伊拉克政府对华关系的主轴。

  对中国而言,对于中东的地缘政治博弈不感兴趣。哪怕是对明确和中国为敌的IS,中国也选择了不直接参与军事打击的策略。和中东国家,中国向来坚持和平友好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但是,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主供地,攸关中国能源安全。而且,“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地区也是中国布局的重点。实现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当然,分析家们的其他联想性逻辑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譬如,随着中国国力强大,即使中国不愿介入中东地缘政治博弈,也会被当事国拉入其中。譬如,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在西方国家和逊尼派国家的压逼下,也希望中国在联合国内给予其相应支持。再如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拉克,伊拉克也请求中国从中斡旋,使土耳其撤军等等。更有分析家认为,中国介入中东事物,可以缓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压力等等。

  作为全球大国的中国,国际道义、责任和利益因素,决定了中国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本国外交政策。但就现实而言,中伊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中国中东战略的调整。毕竟,趟中东地缘政治乱局的浑水,不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