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李晓鹏:超越双边关系 谋求全球治理新典范
——写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开展国事访问之际
//www.workercn.cn2015-10-19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从今日起到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英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英国。就在上周五,《英国发展报告(2014~2015)》发布会暨中英关系论坛在北京举行。该报告指出,“中英投资和金融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示范意义和全球影响。”

  关键词:全球治理

  诚哉斯言。在习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不久,立即启动对英国的访问,行程本身就足以说明中英关系的重要性。最近十年,两国关系发展势头很好,被称为“黄金十年”。习主席的到访,将把中英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两国关系将从“黄金十年”走向“黄金时代”。中英两国都是世界性大国,两国的互补性很强。中英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引领全球进入现代化的传统西方国家。这样一对关系若能良性发展,对于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将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10月12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举行的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

  以历史的眼光看,老牌强国如何面对国际新兴力量崛起,是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人类社会有着许许多多惨痛的教训。老牌强国是利用其话语权制定不利于新兴国家的规则,继续维持原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还是对此持开放态度,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寻求建立全球治理新机制?中英关系过去10年的发展表明,新兴国家与西方传统大国之间,完全可以建立起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而为全球治理寻找一条新路。卡梅伦曾经撰文指出,“世界各国有权选择如何看待中国的开放和快速发展:既可以将其看作挑战,也可以视为机遇。各国可以选择不向中国开放市场,也可以将中国作为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金融合作

  作为一个后工业化国家,英国已经走完了工业化道路,其国民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三。中国正在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加快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中英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关键环节。英国利用其在金融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加大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并经由英国,辐射到整个欧洲乃至全球。

  例如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选择在伦敦设立西方国家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带动了欧洲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开放态度。受此影响,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先后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今天人民币已经超过日元,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之后的第四大国际货币。一个月之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还将讨论,是否把人民币纳入有“纸黄金”之称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走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这一切不会这么早到来。

  随着中英金融合作的深入,英国政府已经下决心要把伦敦打造成人民币的“西方中心”。英国将设立西方国家首个人民币债券市场,不仅可用人民币发行债券,还能进行交易,这同样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此外,中英两国将会把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与上海的证券交易所进行对接。英国在管理证券市场有几百年的经验,完全可以为中国完善证券市场提供帮助。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加入的西方发达国家,同样也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加入。同时,英国还在积极推动中国和欧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这使得中英乃至中欧可以携手应对由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以开放求得开放,以改革促进改革。

  关键词:全面合作

  在基础设施领域,双方的产能合作有更加广阔的前景。英国政府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打造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计划,积极欢迎中国参与投资建设,中国的华为,已经参与到英国电信大规模升级电信基础设施计划,接下来更受关注的则是双方在核电和高铁项目上的合作。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将落户英国,中国还将参与英国第二条高铁项目的建设。这对于英国这样基础设施陈旧,产业空心化严重,并且饱受债务和金融危机纠缠的国家来说,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技术和成就,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核电和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一步。

  除了经贸关系,中英文化交流也值得我们关注。英国是流行文化的发源地,英国的创意产业对于亟需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英国民众对华态度是西方国家中最积极的,目前有15万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正如卡梅伦在今年的春节贺辞中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文化、美食、科技及服饰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英国的商品、服务和艺术等也日益受到中国人民的青睐。包括捷豹路虎、巴宝莉、Costa咖啡和唐顿庄园在内的英国标签已被中国各地高度认可。”不久前,英国还引进了中国中小学教材,中英教育方式的讨论在两国都成为热点话题。

  关键词:超越双边

  中英两国都是世界性大国,当携手面对全球共同挑战时,其影响范围同样超越两国关系。双方在亚欧领导人峰会、G20等多边框架内,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消除贫困、落实全球发展议程、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公正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等,进行了有效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在最近的伊核问题和埃博拉病毒防治方面,中英都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与合作。

  中英两国地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中英关系已经走上了一段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一种跨越意识形态、跨越文明形态、跨越地理位置的高水平国际关系。两国的交往,将为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树立一个典范,带动不同文明形态、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建立求同存异、平等互利的国际关系,使得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主流。

  卡梅伦首相曾经表示,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最强支持者。实际也是如此,中国和英国达成的共识,已经在欧盟范围内形成了跟从效应。接下来在一个月之内,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将相继访华,相信伦敦塔敲响的钟声,在巴黎和柏林同样也能听见,并将在北京产生回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