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赵婀娜
2019-11-14 08:52:11  来源:人民日报

  引入各方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共治的制度,是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的重中之重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关师生身体健康,关乎亿万家庭幸福。特别是随着供餐形式更加多元,供餐品种日益丰富,学校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关注不断增加。有的学校在食堂设施设备配备、布局流程、从业人员管理,以及食品采购、加工制作等环节,不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凸显了校园治理的一些短板。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提升现代学校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食品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学生饭桌安全,需要主管部门、学校负责人、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树立责任意识,从民族未来的高度、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从关爱每个孩子的态度,将责任二字始终“置顶”。今年4月1日起,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施行,明确提出实施学校相关负责人“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和“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正是旨在强调“校长(园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的相关责任。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一套严谨、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学生用餐环节多、链条长,需要学校严格规范食堂加工制作全过程控制。学校食堂管理、食品采购、进货查验、食品贮存、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每个环节都应有详细规定,每个环节的管理都不能松。只有打造一个贯穿采购、贮存、加工制作、供应全过程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引入各方主体力量,构建社会共治的制度,是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的重中之重。建立家长陪餐制度、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明厨亮灶”等,都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以“明厨亮灶”为例,截至今年10月14日,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量已达到31.86万户,覆盖率占有食堂学校数的84%,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为5.28万户,覆盖率占有食堂学校数的91%。实践证明,只有将食品采购、食品管理、供餐单位等信息真正置于阳光下,才能进一步加强理解,促进家校双方共同推进校园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不久前,教育部在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题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对营养改善计划出现问题的省份开展督办工作,集中约谈相关省份负责人,督促及时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整改工作,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制度不完善、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清洗消毒不及时等食品安全隐患就会无所遁形,“四个最严”就能落实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中。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保障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加强和改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将风险隐患警钟及时“敲起来”,把食品安全责任“担起来”,使问责追责更加“硬起来”,才能让广大师生更安心,让家长和社会更放心。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伞开云端,强军有我

    李振波1978年入伍,是一名从事空降空投事业达40余年的“老伞兵”。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侦察灾区情况,提供救援信息,李振波带着一支小分队跳翼伞先下去,成为“伞降第一人”。

  • 致敬最美逆行者

    脱下了“橄榄绿”他们是人们眼中的逆行者也是人们心中的“蓝朋友”他们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也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的日子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

  • 榜样是“看得见的精神风貌”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推动。

  • 【地评线】重残之躯,以何书写极限人生?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47年沂源解放后,年仅14岁的朱彦夫,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毅然报名参加了解放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负伤10多处仍冲锋在前,舍生忘死,3次荣立战功。1950年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昏迷93天,经历47次手术,失去了左眼,丢掉了手脚。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