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衣间里的摄像头”,真正需要扯下来的是技术滥用-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试衣间里的摄像头”,真正需要扯下来的是技术滥用

郭元鹏
2019-06-20 09:32:41  来源:东方网

  爱逛街的女性买衣服时,免不了会去试衣间,试穿一下看看衣服是否合身。但假如试衣间多了“双眼”盯着你,你会怎么想?6月15日下午,深圳市民钟女士在龙华ICO购物中心,优衣库店内试衣服时,意外发现试衣间内竟然藏着一个针孔摄像头。事发后,涉事的优衣库门店及钟女士都立即报了警。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6月18日《都市晨报》)

  “试衣间里的摄像头”,不是普通的摄像头,是一种针孔式的,隐蔽式的,如果不是消费者谨慎小心,不是“恰巧多看了一眼”是很难发现的。也就是说,发现“试衣间里的摄像头”,依靠的是偶然而不是必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还有多少“试衣间里的摄像头”?

  正如专家分析的那样,“试衣间里的摄像头”应该不是商家安装的,最大的可能是“偷拍者”借助“试衣服”的机会安装的,目的当然是窥视他人的隐私。其实,“试衣间里的摄像头”并非是什么新闻了,这种情况不止一次发生,最终结果都是消费者气愤的将偷拍设备扯下来,又气愤的追问商家,可是结果也只是闹了一肚子气。

  “试衣间里的摄像头”,牵涉的是消费者的隐私权。那么,无论“试衣间里的摄像头”是谁安装的,作为商家都是有一定责任的,只有追究商家的责任,方能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从而给消费者打造一个“不泄露隐私的购物环境”。有人会觉得处理商家似乎有点不公平,商家也是委屈的,因为“试衣间里的摄像头”并非是商家安装的,商家也是受害者。但是无疑商家是有监管责任的,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出现了偷拍现象,无论如何商家都不能推卸责任,定期检查“试衣间是否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商家义不容辞。

  “试衣间里的摄像头”,不能总是依靠消费者扯下来。背后暴露的更大问题在于摄像头这种科技产品的被滥用。尤其是针孔式摄像头、隐蔽式摄像头,这类产品不是普通的摄像头,按照法律规定是不能随便买卖的,只能用于特殊行业,比如警方的侦查等等。那么,高科技被滥用的现象我们就不得不追问:偷窥他人的针孔式摄像头是谁生产的,是谁销售的,是谁购买的?

  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在网络店,针孔式摄像头都在堂而皇之的销售,有的商家还直言“最适合偷拍”,以至于成了酒店、超市、社会上的偷拍神器。违规生产的企业,违规销售的企业,违规购买的市民,究竟该当何罪?唯有让这些环节都付出代价,才能真正减少社会上的偷拍现象。

  “试衣间里的摄像头”:扯下线,还要找到头。就是要找到偷拍的源头,查处偷拍者,看看偷拍的视频都干啥了,是龌蹉的自己欣赏了,还是拿到网上卖钱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我的姑爹邓稼先

    生活中,姑爹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抛开已经熟为人知的英雄事迹,我给大家讲述姑爹辛劳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讲述他可歌可泣的一生。

  • 我的父亲黄纬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成立。1957年底,父亲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从此,他与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

  • 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如果我们把深度、广度、高度看作一个三维结构,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大师或科学帅才。

  • 为维权公开他人隐私?曾轶可做得过了

    曾轶可发博后,机场与边检官方并未及时回应,事实的真相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无论真相如何,曾轶可作为公众人物,为了维权公开他人隐私做得有些过了。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