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凸显中国体制优势-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应急救援凸显中国体制优势

张 洋
2018-12-27 10:12:08  来源:人民日报

  优越的体制机制是强大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在这方面,中国的应急救援体制恰和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12月24日,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5.8级地震,应急管理部立刻响应,当地消防救援队伍迅速赶赴震中地区;12月17日,河南商丘一公司厂区发生火灾,应急管理部迅速派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协助地方全力做好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面对近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我国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响应、统一调度,发挥了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指挥优势。

  优越的体制机制是强大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在这方面,中国的应急救援体制和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很多人问:面对突发灾害,一个国家的应急救灾机制及救灾能力如何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对这个问题,中国以强大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国家能力,交出了一份应急管理的优秀答卷。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长期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中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在一次次锤炼中强化提升,中国救援力量一次次收获世界的赞许。尤其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整合了原来11个部门的13项应急救援职责,以及5个国家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责;组建了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20万官兵整体转制,被认为在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更加成熟完善,应急救援能力迎来质的飞跃,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今年9月,在广东台山登陆的超强台风“山竹”与2008年的“黑格”、2015年的“彩虹”、2017年的“天鸽”路径相似、强度相近,但是灾后有关部门统计发现,台风“山竹”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房屋倒塌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均为最少。对此,业务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反映,这与应急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组建的联动机制密不可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证一有情况能够快速反应”,“面对急难险重,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救援”。

  机制更顺,职责更明,力量更足,应急救援也更有效率。近期,国家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一组数据: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先后启动40多次应急响应,派出50多个工作组赴地方指导开展防灾救援救灾处置工作。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实现2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实现大幅降低。面对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边应急、边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升,构建起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才能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好党和人民的“安全卫士”。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特朗普对外政策这一年:连地平线都在摇晃

    2018年,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在反自由贸易、反传统同盟、反多边主义的道路上一路狂飙,美国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变成破坏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特朗普可能是“标志一个时代结束的人”。今年3月以来,特朗普在全球发动了贸易战。对这场特朗普一手挑起的“战争”,他本人自豪地称自己是个“关税人”

  • 先锋时评︱致敬英雄,致敬不朽的精魂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和平年代,没有冲锋陷阵的战场,没有硝烟弥漫的战争,没有出生入死的干戈。然而,却有这么一群人,用血肉之躯征服“死亡地带”,从南疆边陲到山岳丛林,“负重前行”只为换百姓“岁月静好”。

  • 李国庆的胡言乱语,再次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

    当当联合创始人李国庆意外地登上了热搜头条,只是方式颇不光彩。近日,美国明州检方宣布对刘强东不予起诉。12月23日李国庆的这番话,颠覆了正常人的三观。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他的言论都是错误且不能被接受的。花太多时间和精力逐一批驳李国庆的观点

  • 【改革先锋国企人②】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

    四十年春风化雨,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改革先锋”,其中至少有18位来自国有企业,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为获改革先锋称号人员颁奖。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