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看丨改革开放40年】通讯变迁: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大国看丨改革开放40年】通讯变迁: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

2018-12-20 20:07:3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从改革开放初期去邮局寄亲笔信到现如今随时随地微信聊天、视频通话,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期视频大国带您一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国人通讯方式的变迁。

  改革开放初期,电话并未普及,电报按字收费,价格昂贵,书信仍是人们主要的通信手段。收到家信的欢喜,寄出信后的期待,见字如面,纸短情长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美好回忆。

  九十年代,人称“大哥大”的移动电话这时候也开始在中国登堂入室。售价几万元的“大哥大”不仅仅是通信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90年代中国通讯业飞速发展。1995年5 月 17 日,当时中国电信管理机构——邮电部正式宣布,向国内社会开放计算机互联网接入服务,第一代网民开始正式“触网”, QQ 、MSN等即时通讯软件也陆续出现,电子邮件逐渐开始在中国普及。

  进入21世纪,手机彻底完成了从“贵族”到“平民”的转变,从一种奢侈品演变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海量的应用和飞速的网络使得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并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订外卖、看电影、网购、出行等等都可以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解决。

  从“见字如面”的书信到随时随地交流的微信,40年来通讯方式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变化。变的是沟通的方式、传播的媒介,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感情。

编辑: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40年,六个故事,正能量满满的大师力作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改革开放40年,人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一位老师的40年总结。六个故事,正能量满满的,适合家人朋友共欣赏。妙语连珠落玉盘,潮语如星满天撒!

  • 郑举选:改革要奔着问题去

    外国人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参观购物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两位武汉人茅永红、郑举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武汉“洋厂长”威尔纳·格里希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茅永红是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郑举选是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格里希是武汉引进的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他们都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得殊荣,对武汉是鼓舞和激励。

  • 可怕的不是明星读书少 而是阅读被贬低

    马思纯爱不爱读张爱玲,读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价值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最近,女演员马思纯又“火”了一回。不过,这一回让她成为舆论焦点的,并非演艺新作,而是一件与“读书”有关的事——在抒发“读后感”时

  • 致敬先生,不负时代

    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日前揭晓,近代史学家章开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吴易风获得了这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终身成就奖,是对一位学者治学为人的高度肯定,是对他们学术人生的致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奖项的背后,是漫长又寂寥的探求过程,是他们孜孜以求的身影和勇攀高峰的勇气。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