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私挖走私冻肉”成风拷问“一埋了之”
何勇海
//www.workercn.cn2018-05-16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云南当地媒体报道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村民将当地打私部门深挖填埋进垃圾场的走私牛肉、牛肚、鸡脚等冻品私挖出来,卖到市场上。该现象持续两年多,形成了挖掘、收购、运输、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5月15日《西宁晚报》)。

  村民们为何争相私挖走私冻肉?一方面,他们对走私冻肉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风险认知。此前笔者就曾听到“走私肉也是肉”“只是没交税而已”等说法。实际上,走私冻肉有可能未经出口、进口国相关部门检验检疫,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有的走私冻肉在运输及存储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管,不能满足低温储存条件,易腐败变质;有的走私冻肉有可能来自疫区,本身就带有病原体,引发动物疫情传播,危害国内养殖业。

  另一方面,村民受到利益驱使,再加上法治意识淡薄,因此枉顾食品安全,无视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据报道,私挖一斤走私冻肉,村民可以卖到5块钱,现场一过秤就给钱,参与私挖的村民一晚少则挣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疯狂。实际上,正如有关法律人士所说,村民私挖被罚没填埋的走私冻肉用于出售,应当属于出售不合格食品或不安全食品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将构成食品安全类违法行为以及刑事犯罪。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村民能从私挖走私冻肉里挣到大钱,说明他们有机可乘。比如,有私挖就有收购,有收购就有运输、销售环节。媒体披露了上百村民私挖走私冻肉,相关部门是否顺藤摸瓜查出是谁在收购、运输、销售?私挖走私冻肉现象在当地持续两年之久,如果说处理村民私挖走私冻肉难度较大,完全可以从收购、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整治和处罚。

  尤其是,简单将走私冻肉深挖填埋进垃圾场的处置方式,其实也为村民私挖提供了便利。私挖现象在当地持续两年,足以警示相关部门改进处理方式了吧?处理走私冻肉一般有无害化填埋、焚烧等方式。无害化填埋虽然最常用,但容易给唯利是图者“二次利用”的机会,不如直接焚烧好,或使用技术手段彻底分解后掩埋,哪怕粉碎成小颗粒,也比直接掩埋好。据报道,贵州贵定就曾将非法走私的五百多吨冷冻肉进行粉碎后再焚烧,产生了几千度电,残渣还混合产出数十吨水泥。

  治理村民私挖走私冻肉现象,需多管齐下。其一,要面向农村等基层群众普及走私冻肉的安全风险,警示私挖出售走私冻肉远非“出点劳动力、捡垃圾挣钱”那么单纯,是明明白白的违法行为;其二,相关部门还必须提高责任意识,弥补监管漏洞,严打走私冻肉的私挖、收购、运输、销售等整条产业链,而非只与私挖村民打游击战;其三,要将走私冻肉销毁得更彻底,决不能让其陷入“没收—掩埋—私挖—销售”的怪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