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医疗不是机械冰冷的
罗志华
//www.workercn.cn2017-09-15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广东省内有医院引进肿瘤治疗领域“洋大咖”——“沃森医生”(Dr. Watson)。“沃森医生”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然而,记者走访了解到,“沃森医生”来粤行医几个月,医患向其寻求帮助的并不多。(9月14日《信息时报》)

  比起“沃森医生”当初亮相时的高调来,它几个月才接诊了几个人,其执业生涯显得格外冷清。这俨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因为“沃森医生”与AlphaGo是由同一个公司生产的,其配制和科技含量比许多普通人工智能医生都要高出很多。“沃森医生”尚且遇冷,其他智能医生的前景就很难被看好。

  民众对“沃森医生”的知晓率不高,且一次问诊费高达4500元,这些因素的确可导致“沃森医生”遇冷。但此外,“沃森医生”等智能医生还面临不少推广难题,患者接受它们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前遇冷也许是一种必然。

  首先,机械化的诊疗方案,与患者力求最佳诊疗效果之间存在矛盾。“沃森医生”给出的机械化方案与疾病的多变性不相符。且在患者看来,诊疗方案需在不断的调整中加以完善,尽管这种调整不一定能够找到最佳方案,但患者追求最佳方案的权利不能被剥夺。

  其次,“沃森医生”的定位模糊,导致患者无所适从。从功能上看,“沃森医生”本身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只是广泛借用众多顶级专家的智慧而已。也许在患者的潜意识里,“沃森医生”不过是医生的资料库和工具书而已,它提供的方案必须经过医生的筛选,它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医生而不是患者,既然它是医生的工具,直接向患者收费未必合适。

  医疗不是机械冰冷的。“沃森医生”恰恰是现代医疗的一面镜子,机械化方案,没有创造性思维,是许多医疗问诊中的普遍现象。归根结底,患者不是作为生命个体,而是作为解剖学对象对待。医疗确实需要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再怎么发达,也脱离不了一个本质,那就是对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敬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