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春运思维能否成为铁路发展的“风口”?
曾勇
//www.workercn.cn2017-02-24来源: 华声在线
分享到:更多

  春运4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9.8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3%。其中铁路3.57亿人次、增长10.1%;道路25.21亿人次、增长1.0%;水路4397.6万人次、增长3.2%;民航5854.8万人次、增长13.7%。(新华社2月22日)

  2017年春运已经谢幕,29.81亿人次的运输数据让春运留下了一个伟岸的背影。其中,铁路的表现赚足了社会的眼球,众多创新服务旅客的举措背后,与其说是以旅客为中心意识的全面崛起,还不如说是春运思维的破茧成蝶。于是,有人说,春运思维抑或成为铁路快速发展的“风口”。

  众所周知,以用户体验至上为信条的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根基,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与之类同的是2017年春运形态,从春运日历到互联网融合,从“刷脸”进站到机器人问询,再到监控检车智能化,涵盖了铁路运输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在暗合以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思维,不经意间形成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春运思维。

  春运以运输为主题,用特有的方式细致入微地刻画着社会形态。面对海量的需求,运输的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于是铁路开行了众多数量的临客,发挥高铁优势,升级服务举措调和种种矛盾。坚守在各个岗位的挺拔身影,衔接着运输的各个环节,接力组成了一段段安全的旅程。但是铁路职工并非旁人认为的无坚不摧,他们的挫折、疾病、失落有时叠加袭来,却隐忍着个人的情感,习惯自己舔舐伤口,只是为了一份职业的操守。由上至下的有效回应,激活了铁路强劲的竞争力。

  服务旅客是一个“瓷器活”,尤其是春运特殊时期。每年春节,向家靠拢,向亲情行进,成为了一个庄重又永恒的主题,不管漂泊何处,无论千山万水。原故乡短暂停留后,又踏上了来时的轨迹。驻足回望,那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愁也包涵了站台上的不舍和旅途中的点滴。正因为如此,由始至终小心翼翼呵护旅客的全方位需求,已成为铁路深化改革的新命题。

  春运里藏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法。对于铁路而言,春运是一年工作的前奏曲,又是铁路经营的一场盛宴,经济效益彰显是最大的回报;对于旅客来说,春运这样的节点,如同赛场上的发令枪,引人争分夺秒、一路向前。“行李箱里的中国”呈现的世间百态,指向了铁路等行业的民生属性。

  思维如同甜水里的糖,平常看不见、摸不到,离开它便不能成为甜水,分量多少决定了甜度。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往的经验和状态步履维艰,已经很难准确应对深层次的需求。把春运思维贯穿于铁路整个生产过程,不断引进提升服务品质的“金刚钻”,才能换来发展的空间,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春运已经结束,春天还在进行。今后的征程中,铁路还要让春运思维接受市场的“淬火”,传好“接力棒”,搞好“接力赛”,真正使之成为深度融入市场的“风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