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致敬“恪守本分”的极致追求
梅明蕾
//www.workercn.cn2016-12-0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同样有关生命,上周的两则新闻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一是120接线调度员刘清“生命接线”的事迹被长江日报强力聚焦后,引发社会广泛反响,大众为之感动;另一个是江西宜春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D标段冷却塔平桥吊倒塌,致使74人遇难,事故之惨烈令人心痛。

  两则新闻有关生命之外,也关乎职业本分。刘清应患者家属请求,持续通话26分钟不挂断电话指导求助,从而挽回了一个生命,人们认定她完美恪守了职业本分,央视更以为“她做了比操作规定更多的事”;74人遇难的重大事故,不管最终调查结果如何,涉案者未尽到各自的职业本分则确凿无疑。

  据称接受采访的刘清再三强调的,是“常态、平凡”,她声称没有料到自己的这番“常态、平凡”竟然引发这么大动静。她说自己的同事都是这样做的啊!以为她并非故作姿态,否则不会对自己被媒体放在了聚光灯下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但如果我们认同刘清的“常态”说,那媒体的大张旗鼓就显得不可理喻。“常态”了无新闻价值乃业界常识,除非“常”中有“新”。不错,一个职业人恪守自己的职业本分乃理所当然。而刘清则是将这样的“理所当然”做到了极致,诚如央视所言“她做了比操作规定更多的事”。这或是媒体聚焦刘清的缘由。

  记得数十年前,作家理由的一篇报告文学打动了许多人,写的是一位敬业女工30多年从未迟到过的故事。上班不迟到早退,职工守则中司空见惯,何其平常,不足道哉。可是30多年间又该有多少意料不到的事,婚丧嫁娶,天灾人祸,不胜枚举。推己及人,从不迟到又何其可贵。将恪守本分做到极致,此堪为样板。

  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之一是资源的稀缺性。除了看得见的资源,如水、土地等等,还有时间和企业家精神等看不见的资源。职业人将恪守本分做到极致的追求,如果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或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种稀缺资源!全世界的人都青睐德国汽车,日本家电,瑞士手表,巴黎时装,优质商品的背后,正是在社会分工的逻辑下,将“本分”做到极致的优秀代表。

  政府对工匠精神的积极倡导已有时日。抛开不同界别人士对此的不同解读,起码大家都意识到,将其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似乎也反映了这样的精神或文化在我国仍具有不同程度的稀缺性。玩忽职守酿成的重大事故多有发生,敷衍塞责的表面文章也随处可见。恪守本分本就不易,做到极致更是难得。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政府的倡导及对践行者精神的弘扬,更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强化激励,分明奖罚,以唤起国民发自内心的价值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宝贵精神资源的稀缺性或可逐步得到改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