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硬币流通如何消除“肠梗阻”
王庆峰
//www.workercn.cn2016-10-13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家里有好几百斤硬币,银行不给兑换,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最近有媒体报道,广州白云区一农贸市场某档主积攒了600多斤硬币,然而,当他拿硬币去银行兑换时,咨询的银行网点却都不愿意接收,原因是人工清点效率低下,无法完成如此大数额的硬币清点工作。

  揆诸现实,换硬币可真是老难题。难在哪儿?多半是银行不好收。但只要稍稍检索,会发现换币难的另一面,是“找零难”,此困惑也常年缠住地铁公司、超市等。有供有需、有求有得,货币流通本应该是畅通无阻的,但在这里,流通却出现了“肠梗阻”。有人求硬币而不得,有人换硬币而不成,此类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多是因金额较小、人微言轻,在滔滔新闻中极容易一闪而过。

  究其原因,硬币流通的前提逻辑不难理解,就是完整的流动性,有发售就有回笼、有消费就有找零。比照实际生活,商家是很乐意找零的,但消费端还存在惯用整钱、囤积零钱的问题。国人爱储蓄,在一定程度上这话没错,比如一个家庭围绕一个储蓄罐来结存硬币,通常小孩子也参与其中,从攒硬币开始培养储蓄观念。再加之零钱硬币化、支付互联网化等,硬币在流通过程中,被大量结余在了家家户户中。硬币零钱的使用观念是灵活与便利,而攒硬币行为已然背离了这个方向。

  接下来说说银行的问题。家庭囤币去银行兑整钱,银行尚可对付;但还有肉菜场、公交公司这样的“收零大户”,银行的态度只能是不置可否了。《人民币管理条例》有规定,对于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银行当然不会一口回绝,但可以用形形色色的理由来搪塞,比如不易清点、难辨真假,没有存放硬币的专用设备和空间等。有时候这确是实际的困难,通常商业银行要讲业绩、拉大客户,一个硬币兑换者就有可能占用窗口半天,对于银行来说这可能是低效能、低价值的,这就导致了动力不足。

  然而硬币流通是一个动态的供需关系,绕过银行,市场可不可以自发平衡呢?答案确实是有的。比如菜市场的收零大户,会去超市兑整钱;公交公司有对接的银行系统,或直接去地铁公司换纸币。据报道,有的档主确实是这样做的,广州地铁站有专门的硬币清点机器,通过与地铁站互联互动、双向沟通,其硬币结余通常得以消化。然而小贩最近被地铁站告知,“根据要求,地铁站只能够和银行直接进行硬币兑换”,兑换无门之下才向媒体求助。忍不住要问一下,这到底是什么要求?这样要求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何在呢?

  绕来绕去,银行还是要回到流通关系的中心节点上,这就是硬币流通“肠梗阻”产生的原因。硬币的灵活和便利,体现在人与人的交易关系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中,这种关系本身是去银行中心化的,更是去银行化的,当一切都绕回银行这个节点,其小而便捷、轻而灵动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因此,真正的流通性存在于广袤无垠的市场里,通过供需关系的自发调整、企业之间的高效联动,硬币兑换难、找零难的问题,在寻求银行帮助之前就已经消解了一大半。如果明确了“去银行中心化”的理念,还要求硬币兑换必须经手银行,问题就难以解决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