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控烟先要掐灭公民吸烟意愿
张培国
//www.workercn.cn2016-05-31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比5年前增加1500万,已高达3.16亿。这表明中国控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国家在全社会提倡戒烟多年,烟民总体数量却是有增无减。“越控越多”的尴尬现实不得不让人深思。事实上,吸烟有害健康,人所共知。为何大家甘愿被毒害而不自觉戒烟?这里面不否认有资深烟民摆脱不了多年烟瘾困扰之因素,但每年日渐增加的新烟民是如何产生的,却值得深究。

  笔者以为,控烟效果不佳应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老观念作祟。在各地,家里来了客人,上烟上茶招待似乎已成定律。出门找人办事,敬烟是社交中经常做的事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在骨子里认为,吸烟是个正常现象。即使你不抽烟,有人抽烟时你也不好意思制止,有人让烟时你也可能会因礼貌收下。在这种社会意识下,要想彻底掐灭吸烟意识,还需有关部门从文化层面上加强灌输,从孩子抓起,通过逐步改变社会观念来扭转吸烟意识。

  二是高利税作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烟草业的产量和销售量逐年保持稳步发展,利税屡创新高,作为一些地方的纳税大户,控烟对某些地方财税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要想控烟,首先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从压缩和限制烟草业发展着手,切断烟草供应源头,提高公民吸烟成本,让一些烟民自觉地改变抽烟习惯。

  三是缺少法规依据。从北京市控烟条例实施一周年成果看,效果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有了条例自然会让人有所畏惧。然而从各地禁烟现实看,多数地方只是出台规定或条例,缺乏刚性约束,再加上各执法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少,对控烟执法案件的处置持谨慎态度,导致公共场合控烟只能靠道德呼吁,再加上普遍缺乏公共场所经营业主和市民的举报配合,以致在许多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已沦为一纸“空文”。

  正本需清源,控烟也需从源头抓起,对以上问题逐个击破。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烟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出台关于烟草的强制性法规;其次,要将“禁烟令”纳入法律范畴,各地要加大控烟社会氛围的营造,加大对公共场所抽烟行为的教育劝导和惩戒力度;三要加大控烟执法队伍建设,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禁烟的积极性。只要全社会能普遍达成共识,才有可能掐灭吞云吐雾者的烟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