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人性化配置厕位比例的步伐应再快些
夏熊飞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10月之前,北京市新的公厕建设标准有望出台,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及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此外,“十三五”期间,北京街头300米到500米便会设置一处公厕,市民步行3到5分钟即可找到一处公厕。(4月21日《北京晚报》)

  身为一名男性,虽少有在公厕门外排长队等候的苦痛体验,但每每在一些人流密集地区的公厕,总能见到女厕外排起的长龙和低声抱怨如厕难的女性,而男厕所则基本属于“供大于求”。尽管不能感同身受女性同胞的尴尬与烦恼,但换位思考下,这样的“等候”想必是谁也不愿遭遇的。

  在过往以及当下绝大多数的公厕建设中,几乎很少考虑男女如厕时间与方式的不同,男女厕位配置比例几乎都是一刀切的“1:1”。在人口流动较缓慢的年代,如此配比的缺陷还不至于太过明显,但随着人口流动速率的急速增长,人口短时间大量聚集的可能性和场合也大量增加,女性人群的大量聚集,“1:1”配置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被凸现出来了,甚至多地还屡屡上演了“占领男厕”的运动或者行为艺术。可见合理配置男女厕位的比例,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女性公共场所如厕的需求,更是城市管理人性化与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北京此次即将出台的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就将人性化配置男女厕位比例摆在了重要位置,“男女厕位比例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及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新的公厕建设标准不仅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更彰显了对女性权益的尊重,满足女性如厕需求的同时,也是在给城市形象加分。可以预见,随着新标准的出台与实施,北京地区公共场所的女性如厕难问题将得到不小改观。

  在给北京的公厕建设新标准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呼吁,呼吁北京之外的其他地区及时跟进,来一场全国性的“公厕革命”。城市管理部门在公厕管理方面应有“破旧立新”的意识,及时更新当地的公厕建设标准,为公厕的改造与新建提供有据可循的参考依据。在人流集中的地区,如火车站、热门景区等,对现有公厕进行改造,增加女性厕位的数量;而新建的公厕则必须要考虑到男女厕位的合理配置,否则就不予验收通过。在提高女性厕位比例的同时,更应该创新公厕的管理方式,如可以借鉴“潮汐车道”的模式,在如厕高峰期或者女厕等候人数过多的时候,临时将男厕变为女厕,缓解女性如厕难,提高公厕资源的利用效率。

  人性化配置男女厕位比例,不仅需要在全国予以大力推广,更应该加快推进的步伐,让更多女性尽早享受到城市管理改革带来的便捷。并且这样的改革,不能总靠媒体的呼吁以及女性群体的“占领男厕”运动来倒逼,城市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理应主动作为,解女性公共场所的如厕之忧,兑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