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民生工程岂能沦为政绩台账?
余祖欣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4年前,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投资百万元,将两所校舍改建成敬老院,然而竣工当日便关门,弃之不用了,如今两所敬老院门残窗破,一片破败景象。该镇政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压下来的民生工程”,弃用是为了节约,因为当地还有一所大型敬老院,有不少空床位。(4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大门紧闭、杂草丛生,披个“秸秆收贮中心”的马甲闲置了3年有余,相较一些体育场馆而言,这耗资百万的敬老院竟连“一次性”都算不上,着实有些浪费。其实,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弃用是为了节约”其本身确有一些道理,敬老院已是供过于求,强行运营无非是件损耗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事,可既然“供需”早有论调,当初又何必强行为之?

  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建设敬老院本就应是件务实利民的好事,物尽其用之下,甚至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养老难问题。然而,一些地方何尝不是存在和安庆海口镇类似情况,上级实行硬性“标配”,也就是此次报道中当地政府所称的“压下来的民生工程”,建而不用、建而不管,表面上完成任务、凑齐了指标,实则常年搁置,成为一种另类的政绩“台账”。这类民生工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有动作只会徒增损耗,于是乎大门紧锁、晾以时日,待习惯了、接受了,争议也便少了。

  热心民生工程本质上是好事一桩,可热心不代表不讲尺度、不计成本、不顾规划,不妨直言相问,如此类敬老院是发自服务人民和基层的热心还是追求政绩的热心?上级部门一句话,当地乡镇只得照办,于是乎原本可以用在刀刃上的七位数资金,转眼打了水漂,这样的“民生工程”又如何有益于民生?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各项民生资金,都是事关群众饥寒冷暖的保命钱、救济款,决不能被鲸吞蚕食”,其中就特别提到“风险隐患”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所已然无用的敬老院,其“风险隐患”已是板上钉钉,可其如何能通过规划、建设、评估、检查、审计等诸多环节,显然是件令人诧异的事,怕只怕,其中人为因素成为主导,凡事只顾纸面、不重实际;只顾短效、不重长远;只顾投入、不计成本,于是乎根本没人在意其是否真正有用,大笔资金无非只是块完成指标任务的垫脚石罢了。

  可想而知,那些轰轰烈烈“一头热”的民生工程,有多少经历了同样的遭遇,荒草凄凄、人迹罕至,唯可远观。可话又说回来,如若一些地方始终不知警醒,仍乐于做这类不计成本的无用功,只怕后续贻害还要延伸。归根结底,民生工程不应“由上至下”,而应是一种上下交促、以下为本的“需求型”工程。一些方面已然饥渴难耐,却往另一方面锦上添花,前期调研在哪里?科学决策在哪里?是不能为还是不想为?这些问题只怕无需赘言了吧。

  敬老院不是一份高价“台账”,更不能沦为个别官员的政绩依托和任务基石,物尽其用、财尽其力,总得有些约束手段来让基层民生工程真正“落地”,否则,高堂之上尽揽繁盛和谐,基层百姓却深表不解,这样的“好事”,宁愿不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