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电动自行车国标也该与时俱进了
江德斌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北京、深圳等地对电动车的禁行、限行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再次关注。记者发现,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还是17年前发布的,标准包括时速不超过20公里,重量不超过40公斤等。十多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电动自行车生产技术升级改造,目前市场上几乎已找不到“国标车”。(4月13日《新京报》)

  资料显示,从1998年产销量5.8万辆,到2014年产销量保持3500万辆左右,如今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2亿多辆。拥有这么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说明其满足了市场需求,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亿万民众的日常交通工具。但电动车也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况,那就是居然有超过九成的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标”。也就是说,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在违规生产、销售、驾驶电动自行车。

  目前所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国标还是17年前的标准,早已滞后于技术发展,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限制最高车速不超过20km/h、整车重量不大于40kg、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40W等,这些核心技术指标早已不能满足当今用户的实际需求。与欧美技术标准相比,车速指标明显落后,车重指标极不合理,不利于国际市场开拓。同时,制动、阻燃、防火、绝缘等安全性能技术指标,都远远滞后于市场和管理的要求。

  显然,我国电动自行车国标长期滞后,没有及时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才出现目前的尴尬局面。目前,各地针对电动车所采取的禁行、限行等措施,表面上看是在依法打击违规行为,但实际上是消费者在为滞后国标埋单,平白增加了社会摩擦成本。

  前些年,曾经多次爆发过“电自”和“电摩”的标准之争,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生产企业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亦不肯妥协,结果造成新国标被搁置,迟迟无法推出。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占据大半市场,摩托车则被边缘化,部分摩托企业也介入“电自”领域,双方的矛盾逐渐淡化,彼此应该抛弃成见,共同推动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出台。

  目前电动自行车已经进入到产业成熟期的十字路口,如果新国标继续开“天窗”,就会导致这个产业走向畸形,企业无法做长期规划目标。而且,技术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新国标还未出台,现在传统电动自行车就已经面临智能电动自行车的冲击,新技术正在形成颠覆行业的格局,如果新国标不能与时俱进的话,那么出台之日可能就会变成落后标准。因此,国标不能再停滞不前,应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市场趋势、技术变革等指标,定期做调整,以避免再出现长期“拖后腿”的情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