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治理“僵尸假期”,法律要“硬起来”
谢庆富
//www.workercn.cn2016-02-24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劳动者撑腰,就是让所有侵犯劳动者休假权利的用人单位都受到应有处罚,一是要制定处理标准,二是要执行到位

  在我国,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并不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规定,但总体来看,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落实虽然向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规定长时间未做调整,与用工实际不符;一些假期沦为“僵尸假期”和“纸上福利”,无法真正落地;一些职工遭遇“有假不敢休”的尴尬,面临维权困境;一些假期的安排不够灵活,劳动者休息休假的质量仍待提高。总之,我国假期制度在落实与优化层面仍需下功夫,职工期待“量质齐增”版的“中国式假期”(2月23日《工人日报》)。

  我国有着一整套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主要体现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很多,涵盖各个方面——比如属于劳动者的假期就有很多种。不过,很多假期名存实亡,沦为“僵尸假期”——确实是有这么个假,但劳动者很难享受得到。在诸多“僵尸假期”中,早在1981年就设立的探亲假最为典型——这个假,绝大多数人没享受过,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但一直没有被取消,实质是纸上的权利。

  导致“僵尸假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者不敢和用人单位讲条件;比如薪酬构成与绩效挂钩,劳动者为多挣钱自愿不休假;比如缺乏强制性落地措施,无法对剥夺劳动者休假权利的用人单位开罚……在这些原因中,法律法规不够硬气、不能为劳动者撑腰,显然是主要原因。

  法律法规既然赋予劳动者各项休假权利,就要为劳动者撑腰,确保劳动者能够享受到这些权利。为劳动者撑腰,就是让所有侵犯劳动者休假权利的用人单位都受到应有处罚——法律法规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制定处理标准,二是要执行到位。如果既无处理标准,又不能执行到位,赋予劳动者休假权利的法律法规必然无法完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使命,很可能会沦为一纸空文。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在用人单位看来,给职工放假固然能够增强单位凝聚力,进而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单位经济效益,但综合比较,还是不放假收益更大——用人单位不仅会打小算盘,而且敢付诸行动。根据法律,违反劳动法律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都将受到处罚,但真正受到处罚的很少。而且,即使受到处罚,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获利”相比,用人单位可能还有的“赚”(单纯算经济账)。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当然不会把法律法规放在眼里,更别提社会责任,只会变本加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违反劳动法律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归根结底是因为法律法规“不硬”——这也是导致“僵尸假期”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要想让劳动者各项休假权利从纸面走向现实,法律法规必须“硬起来”——纸面上不断自我完善,现实中坚决执行到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