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要“乡愁”不要“乡愁里的生活”
乔杉
//www.workercn.cn2016-02-16来源: 济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能带来美好的祝福。在很多人的乡愁印象里,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村前有一棵大柳树,村里鸡犬之声相闻……现在的乡村,则让曾经的记忆永远成为了回忆。村前的那棵大柳树早就没有了,远处的炊烟沓无身影,很多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乡仍在,香不再,“乡愁”变成了“乡怨”。

  身处一个变化的时代,变才是唯一不变的。变化,发生在城市,也发生在乡村,发生在每一寸土地上,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乡亲才是乡愁的主体。对于乡村的一些变化,城里人觉得遗憾,乡里人却可能认为是进步,欣慰于与城市的每一点接近。

  对于现在农村的变化,有些城里人不以为然甚至极不愿意,只有参与乡村建设的人才知道来之不易。这种对乡愁的不同认识,深刻反映出现代社会对于农村真实生活的陌生,而种种对农耕社会的诗意向往更折射着一种群体认识的偏差。任由这种陌生和偏差的存在,并不利于乡村建设,只会让乡愁成为一个无解的惆怅。

  作为一种情感,乡愁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乡村未来的发展决不能停留在乡愁里。现代城市具有的“让生活更美好”,同样应该惠及到乡村。这也是我们所向往的。乡村决不能成为封闭、落后、保守的代名词,同样应该流露出现代模样。

  当下农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发展的人才问题。那些走出农村的人,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为家乡尽力的问题。更反常的是,当他们享受现代生活的时候,还自觉不自觉地反对家乡的变化。这样的一种乡愁,显得很是矫情,甚至有些畸形。我们希望的乡愁,应该是对家乡充满感情,愿意为家乡发展出力。乡愁可以要,乡愁里的生活没必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