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擂响抵御寒潮的战鼓
朱晨凯
//www.workercn.cn2016-01-21来源: 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的一场寒潮,将在宁波出现。市气象台发布预报,从今天起,气温将持续走低。未来几天,宁波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高海拔山区有暴雪,最终级的冷空气要在雪后才会驾临,气温将急速下降。据预报,24日至26日我市最低气温将普遍下降到-5℃到-8℃,山区最低气温可降到-10℃以下,可能是近30年来的极端低温。

  2008年初,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还未从我们记忆中融化:我市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遭受重创,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损失也十分巨大。一眨眼,8年过去了,当我们被微信朋友圈里“今年又是一个暖冬”“宁波什么时候才能下雪”的文字刷屏的时候,逐渐被我们淡忘的寒潮“卷土重来”了,这一次还是“2.0升级版”———天气预报里说的是,我们许多人很少听说过的“超级寒潮”。

  宁波每年要经受好几次台风考验,积累了丰富的抗台经验,但与南方各地一样,缺少抗寒经验却是真真切切的,尤其是这种可能几十年一遇的极寒恶劣天气。“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宁听群众一时骂、不听群众事后哭”,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当年对抗台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种天灾危害不同,但应对的理念应该一样,寒冷就是命令,预报就是战鼓。

  面对个别网友调侃“不用怕,北方也经常下雪”“现在有空调,不会冻死人”的言论,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首先,我们自个儿冻不着,不代表所有人冻不着;其次,寒潮并非“与我无关”,最起码,它一定会对道路交通、电力供应以及城市运行等带来不利影响。虽说8年前我们累积了一些应对经验,但毕竟已时隔8年,若放松警惕或心存侥幸,把“超级寒潮”当成随手应付的工作,把暴雪当成“刷雪景”的娱乐,它恐怕会再给我们一次“深刻教训”的。

  这几年,宁波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不断,与以往相比,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少伤人、不死人”,重要原因是,不管灾害大小、来还是不来,“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面对“预报”的超级寒潮,同样需要这样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我们要警惕“天气预报”与“天气实况”的差异,“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特别是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政府部门应多准备几套应急预案,留足“提前量”,消除死角和盲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全局,胸中有“数”,特别是多关注偏远农村地区和山区里的留守老人与儿童,以及城市里的室外工作者和街头流浪者,确保“不冻死人,不饿死人”。越是危急时刻,信息的及时公开越重要,有什么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不玩“马后炮”,少说或不说“亡羊补牢”。可以说,为能更好地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怎么细密的准备都不为过。

  犹记得2013年10月水灾时,甬城百姓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暴雪要来了,寒潮要来了,每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根据媒体和一些网友的热情提醒,人人提高防范意识,家家做好自我保护,就是最大的“严阵以待”;比如,为救灾抢险的队伍和急救车辆主动让路,主动减少开车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比如,通过及时、快捷的新媒体传递受灾情况、救援信息和正能量,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等等。

  时隔8年,抵御极端天气的战鼓再次擂响。能否战胜自然灾害,信心非常重要。这次“超级寒潮”虽然号称30年一遇,但只要我们认识到位、准备充分,各尽其责、应对得当,就一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再为今后应对这样的极端天气积累经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